□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兵陈骏杨书贞
本报讯2017年,勒索蠕虫利用系统漏洞永恒之蓝发起攻击,30个小时内就使100多个国家的大量机构陷入瘫痪。今年8月,华住集团旗下酒店5亿条用户被曝信息泄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威胁。如何安全上网,保护自己的隐私?10月18日,2018数字经济峰会网络安全高峰论坛给观众现场支招。
本次网络安全高峰论坛邀请到360企业安全集团高级副总裁左英男、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魏强等重量级嘉宾。
1.怎么彻底删除文件资料?
无论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中,被删除的文件通常可以使用某些专用的工具恢复出来。在手机上“恢复出厂设置”也不能彻底删除文件,仍然有办法恢复。如果未能妥善处理手机中原有的资料,一旦手机被黑心二手商收购,他们很有可能会恶意恢复手机信息,并贩卖到网络黑市。怎么彻底擦除手机隐私?以下两点记好了:首先,删除信息后,用视频等大文件复制并占满手机存储空间,即可擦除原有数据。其次是使用专门软件中的“隐私粉碎”功能。
2.蹭WiFi的风险
连接不安全的WiFi可能被盗号、欺诈。2015年央视315晚会,安全专家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免费WiFi盗取现场观众的上网信息。比如,对照片、文字、账号和密码等信息的窃取。由此,特别提示大家公共场合连接WiFi,一定要选择官方的,有密码的。无密码的WiFi最危险。
3.二维码随手扫中的陷阱
二维码实际上是一个图形化的数据信息,信息中可以存储文本、网址等各类信息。网上有很多二维码生成器,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生成一个二维码。随意扫码打开的网页可能含有欺诈信息、密码病毒;扫码后被要求填表,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扫码后还有可能会进行“无意识支付”,被骗取钱财。因此,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扫码后提示下载陌生文件的,一定要谨慎!扫码后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的,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