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UMIF函数。
语法:=SUMIF(查询区域,查询条件,求和区域)
单条件求和。符合指定条件的值求和。
比如,计算小明的总成绩。双击单元格,输入=SUMIF(C2:C6,"小明",E2:E6)
7、SUMIFS函数。
语法:=SUMIFS(求和区域,查询区域1,求和区域1,查询区域2, 求和区域2,......查询区域n,求和区域n)
多条件求和。符合多个条件的值求和。
且条件求和,优先使用SUMIFS函数。或条件求和,建议使用SUMPRODUCT函数。
比如,计算所有组长和经理,性别是男的工资总和。
=SUM(SUMIFS(F:F,D:D,{"组长","经理"},E:E,"男"))
8、SUMPRODUCT函数。
多条件求和。
多个数组相乘,再求和。
SUMPRODUCT函数,用法比较多,不熟悉的话,会感觉很乱,记不清。没关系,收藏加关注,有空多看。
SUMPRODUCT函数,一个顶四个。它可以实现COUNTIF函数、COUNTIFS函数、SUMIF函数、SUMIFS函数的功能。
(1)常规用法。
通用公式:=SUMPRODUCT(数组1,数组2......数组n)
比如,数组1是{1;2;3},数组2是{4;5;6},
=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1;2;3},{4;5;6})
=1*4 2*5 3*6
=32
SUMPRODUCT函数的原理是,每次从2个数组各取一个数出来,相乘之后,再求和。
两种写法=SUMPRODUCT(D2:D4,E2:E4)或者=SUMPRODUCT(D2:D4*E2:E4)都可以。
公式的多个数组之间用“,”和“*”的区别是,如果没有文本型数值,可以一律用乘号“*”。有文本时,使用乘号会出错。使用逗号,会把非数值当做0,不会返回错误。最后的结论是,优先使用乘号,如果出错,把乘号换成逗号。
(2)单条件求和。类似SUMIF函数。
通用公式:=SUMPRODUCT((条件)*求和区域)
“条件”数组的值,TRUE是1,FALSE是0,比如,{FALSE,TRUE,FALSE,FALSE,TRUE}可以看成{0,1,0,0,1}。与“求和区域”数组相乘之后,再求和。原理跟“常规用法”是相同的。
比如,计算类型是水果的总数。
=SUMPRODUCT((D2:D4="水果")*(E2: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