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一个群就是一个小江湖。
如果我们要拉陌生人进群,记得提前跟群主打声招呼,这是对他们“东道主”身份的尊重。
要知道,事前报备永远好过事后解释。
拉进群后,别忘记跟群里的小伙伴介绍下新人,这样能让大家日后相处起来更舒服。
同理,把微信名片发给其他人时,也最好跟当事人说一声。
这些基本的礼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背后体现着对人的尊重。
聊天最尴尬的事,莫过于一方自说自话,另一方聊着聊着不见了。
有时候我们明明记得已经回复了消息,可直到对方来问时,才发现没有回......
朋友之间还好,在工作中这样马虎,那就不合适了。
如果忙碌时来不及回复信息,千万别用“意念回复”,而要说明下情况,比如:“不好意思在忙,晚点回复。”
然后设定一个提醒,等时间允许时再处理。
当我们长按一条消息或文件,就会出现“提醒”功能。
等到了设定时间,微信就会发消息给你。
你可以用“提醒”功能来处理悬而未决的事,也可以来安排待办事项,把自己的大脑解放出来。
很多年轻人喜欢用眼花缭乱的表情包,觉得这样交流起来更加轻松愉快。
不过,一不小心就会踩坑。
互联网从业者@yaya曾分享过自己误用表情包的尴尬事。
一次,他给一位年龄偏大的领导发消息,回复时输入法自动跳出来一个表情包,画面是一个小猪说“收到”。
没想到领导看到这个表情包后,立即给他回了3个问号。
yaya突然想到:领导不会以为自己说他是猪吧?
意识到这事不妥,他赶紧撤回表情包,说发错了,重新用文字回复“收到”。
职场是相对严肃的沟通场景,跟领导或客户沟通时,要入乡随俗,看对方是否有发表情包的习惯。
如果对方经常用,那你继续用也无可厚非;
如果对方不常用,文字反而是最安全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