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如果对于场景有任何意见,可以现场提出,由场景资产师实时调整,迭代场景中各个元素的比例、布局、灯光氛围、演员的表演区域等。

获得满意效果后,导演可以进一步规划整场戏的拍摄,进行镜头设计、场景调度、演员走位。
下面就是用半个小时快速完成的一段神庙场景Previz:
没看够?没关系,Previz只是开头,重头戏是实拍。
从2017年开始,我们从应用到爆改虚幻引擎,自主研发全实时数据打通的虚拟制片体系R.I.C.H PIPELINE,四个字母分别代表Realtime(实时)、Interactive(可交互)、Creative(创意性)和Human(为人服务)。这四个词是我们流程的核心,也是研发的目标。
数据贯通,也就意味着Previz的数据可以完全继承到LED环幕拍摄,让Previz发挥最大效能。
这是LED拍摄完成的画面:
怎么样?是不是跟Previz一模一样(甚至更优化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拍摄现场,摄影师使用摇臂进行超大角度的镜头调度,复制(并且升级了)Previz中虚拟相机的运动。
场景继承自Previz(因为时间关系,场景经过简单润色就直接上屏,已经有网友吐槽天空有点不真实了),演员瞬间就来到希腊神庙前,呈现在镜头中的就是演员与CG场景实时合成的最终画面。
通过“数据贯通”以及“后期前置”,制片人和导演可以对整个项目有更精准的把握。

对于制片人来说,由于摄制镜头可以通过Previz更加彻底地提前规划,CG元素也在Previz阶段提前准备,视效就可以拿出更为细化的报价与预算。
通过Previz,也可以把许多问题提前明确,比如:哪些镜头可以使用LED棚拍?哪些可以实景拍摄?演员戏份有多少、难度有多大?灯光方案如何落实?是否需要特殊的摄影机、镜头、升降机和其他设备?……通过提前敲定创意和技术决策,制片人可以更为准确地规划预算和制作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