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走线理线方面,热浪MD2也是在一些关键部位留有很多开孔,像是在前侧留给风扇走线,主板位的顶部和底部,也都留有出线口。所以能感受到开发人员是有装过机的,明白哪里需要走线。不过它的开关键和指示灯依然还是用传统的零散跳针,而没有用到更方便的一体式接头。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热浪MD2在机箱内部的前端做了个显卡支撑架,这是个非常有用的小设计,毕竟现在一些中高端显卡都做得特别长、特别重,对主板的PCI-E槽和机箱的PCI槽有不小的压力,有这个支撑架能避免显卡变形,而且芝奇在上面还加了橡胶套,避免刮花显卡尾段,够细心了。不过这里有个小问题是,它默认配的手扭螺丝也太大了点,可能会顶到显卡。
我们的机箱散热性能测试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能更好的获得一致性,便于各类机箱散热性能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将发热模块 散热器视为一个大的发热体,将机箱视为一个散热器,这个大的发热体的功耗和温度会因机箱这个散热器的性能而不同。通过测试得到机箱内外温度差及功耗,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热阻,考虑到测试时的精度和误差,以及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最终将机箱的散热性能指标转化为超能指数。
此前我们的第一代机箱散热测试装置只模拟了CPU的发热,因为过去在很多机箱中,显卡的散热都相对轻松,但近年显卡功耗和发热量大幅增长,以及一些机箱还有对显卡做了散热优化,所以我们也与时俱进,在新的测试装置加入了模拟显卡的发热模块,更加贴近如今电脑的真实使用情况。
在全新的机箱散热测试模型中,CPU和显卡的模拟发热体都搭配固定的风冷散热器,测试时,散热器的风扇满速运转。由于现在新款机箱都预留了数量众多的风扇安装位,所以为了发挥出每个机箱最大的散热能力,我们会尽可能用先马风扇(转速固定1000转)把机箱装满风扇,而如果机箱本身自带有大尺寸风扇,则会保留。
我们在芝奇热浪MD2机箱里面,安装进了前3 顶3 后1的7风扇组合,从计算出来的成绩来看,它的散热表现在我们的评判标准中刚好达到了80分以上,已经是比较良好的水平,在里面搭载一些中高端平台也不会有散热问题。不过这个表现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毕竟这个机箱的前面板看起来并没有太多散热网孔,其实芝奇通过叠层设计隐藏了一些进气孔,做到散热和美观比较好的兼顾,这点还是值得一赞的。
总结很显然,动感立体的正面会是芝奇热浪MD2机箱最大的优点和卖点,凭借芝奇优秀的设计,让一个本来普普通通的中塔机箱,变得更有活力和吸引力,算得上是个妙招,这也让它更适合放到桌面上展示,而不会是待在桌底,就像阿杜那首“我应该在车里,不应该在车底”...单从观赏性目的来看,它还是有点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