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在智能机还未广泛普及、功能机占市场主导的年代,似乎鲜有烧屏现象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跟烧屏现象直接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手机屏幕材质。
在按键机、翻盖机等非智能机流行的年代,彼时手机屏幕尺寸大多在1.8~3.5英寸之间,不仅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屏幕的清晰度、流畅度也并不出色,视觉观感比较一般。这是因为,当时手机最核心的功能主要是通信,以接打电话、发送讯息为主,对于观看图片、播放视频的需求并不突出。因此,当时多数用户对屏幕素质并没有过高的需求。
而在屏幕材质方面,当时大多数手机所采用的是LCD屏幕(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屏。之所以大部分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采用了LCD材质的显示屏,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材质的一系列优势——低廉的价格、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算不上优秀但仍可满足日常使用的色彩表现。
在国内刮起智能手机普及风暴以后,虽然市场上仍有采用LCD屏幕的智能手机,但出于用户对显示效果的追求进一步提升,手机厂商也尝试更换屏幕材质,来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而接替LCD材质走上历史舞台的,是OLED材质。OLED,全称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LCD屏幕,OLED屏幕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拥有更加鲜艳的发色,显示出来的色彩饱满艳丽,视觉观感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