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表示:
“App在隐私政策里没有提这件事,而且完全是隐瞒了它的自启动的方式,自己又把信息传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是有实证的。明确是违法、违规收集的一种行为。”
专家说,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往往就是手机的IMEI号,也就是移动设备标识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不管是经过用户同意“拿走”,还是不经允许“偷走”,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更可怕的是,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大量App测试后发现,App获取的信息,不仅能自己用,甚至有部分App,会把信息传给第三方。
专家介绍,在个别App内嵌入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超过50个。这些有着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行为更隐蔽,也是目前监管的难点。
但是需要肯定的一点是
随着技术的进步
个人信息保护也在加码
获取个人隐私信息成本高、法律风险大
短期内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语音、
上传的图片等隐私信息被收集
●保护隐私,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作为普通人
不具备太多专业知识
也难以辨识APP是否有隐私风险
那么如何防护自己的隐私被偷窥呢
下面这些要注意
▼
●更换手机及时删除个人信息
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出售转让前,务必做好彻底清理或恢复出厂设置。
●谨慎使用公共WiFi
无密免费WiFi安全防护功能相对较弱,只要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的用户名和密码,需谨慎使用。
●朋友圈不随意晒信息
不要随意在社交软件上晒一些含有个人信息的图片,如护照、火车票、机票、登机牌、车票、位置等。
●不轻易填写调查问卷
网络上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需谨慎。
个人隐私泄露有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轻则接到*扰电话
重则遭受财产损失
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
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