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25日,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是3月1日了。
而在去年10月,央行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从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商业经营。
对微信、支付宝有何影响?
按照《通知》要求,那些明显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个人,将不能以个人二维码来收付,而只能以特约商户的方式来完成收付。
而实际上,很多小商贩在从事商业活动,比如说,菜市场、路边摊、甚至商场里的个体户在收款时,身边放置的都是和私人银行账户直通的个人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有证据显示,这样的商家并不在少数。
如果这些人严格执行上述《通知》,就会带来第一个影响: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的用户将大大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流量少了,交易同步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营收也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
好在从目前来看,到现在为止,除了一份通行本的《通知》,具体如何认定个人行为和商业经营活动,并没有出台进一步的细则。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以下几种考虑:
首先,在执行时间确定的情况下,给新的规则一定的缓冲时间,让更多的个人和商户有更多适应规则的时间,可见,在涉及到金融变动上,央行还是非常谨慎的。
其次,认定的标准可能已经存在了,只是欠一个明确说明而已。比如说,按照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来认定。
其实,判断个人收付和商户收付的基本面并不难,就是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通常,个人交易的次数不会很频繁,交易的金额也有一定的限度,毕竟谁都不是亿万富翁,有事没事的就几十台几十台地买电脑等商品;相反,商户收付时的交易次数频繁,每次交易的金额相对较大,根据以上两条标准,还是很容易将个人收付和商户收付区分出来的。
第三,实际交易场景中,既有个人行为,也有商户行为,还是应该区别对待。
具体而言,在商户进行商业经营活动时,收付款不能用个人二维码,而是要提供微信、支付宝经营性二维码;而在个人消费场景中,个人收款码则可以正常使用。
所以,综合以上几种不同的情况,可以确定的是,在前期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基础上,后面央行肯定会出台更为明确、更为具体的收付码细则,以适应所有场景下的二维码收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