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二维码收款要补税?
也许有人说了,在现实生活中,二维码不是很好用吗?为什么还是要出台这样一个《通知》?
请注意关注的重点:央行的这一纸《通知》,不是要剥夺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机会,而是让支付更加规则化,对一个国家而言,金融支付/收取的正规化,是稳定金融大局的基本要求。
最大的好处: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收款,能有效规避风险,保持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
就像上文说的,一些商家在商业经营中,使用的都是个人二维码,大数据上传到国家的统计平台后,也不能百分百判断出是商户经营还是个人消费。这样,国家对经济整体形态的掌握难免有差异,有可能因为一个环节的失真导致后续政策和方向性的失误,带来一系列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之前用个人收款码从事商户经营活动的,需不需要补税?
从原则上说,在一国范围内,任何从事买卖的商业行业,只要产生了利润,商户都需要纳税,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则;但是,因为第三方支付这些年推广的速度和普及度太快,想要现在补税的话,这里面存在着一些难点:之前用个人收款码从事商户经营活动的商户,在时间上很难认定;还有就是这些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之前一直都没有交税,现在突然要交税了,很多人在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补税标准的问题,即按补多少税适合的问题。
补税时间上:最可行的方法,一是由有关部门在时间上取一个中间值 ,比如说,近6年都在商户经营中使用个人二维码的,将追查最近3年的数据,按这3年的总交易额来补税。
补税标准上:按通行的做法,通常会以1.5%来补税;数额较大的,最高可能会按按4.5%补税,并且缴纳一定的滞纳金和罚款。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3月1日就是分界线,3月1日之前的行为,可能会既往不咎;但是,如果从今年3月1日起,还是有商户在经营中使用个人二维税,对不起,只能“请群入瓮”了!
聚合收费或迎来春天!
新规则出台后,方便及时调取商业支付数据的聚合收费可能迎来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菜市场等经营性场景,微信、支付宝的使用频率可能出现下降。
这是因为,虽然个人二维码可以无碍升级为商业经营二维码,但是在调取数据、总结数据等方面,手机里的微信、支付宝APP反而显出了自己的短板。
要解决这个短板,微信、支付宝APP可以提供自己的终端系统,但是终端系统的开发成本可能会让一些商户们望而生畏。
而早在几年前,一些聚合收费平台为了推广自己的业务,早就在商家中进行了先期游说,并且提供了免费或优惠安装终端机的活动,取得了先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