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评论”时的五个设计考量点
1. “看评论”之内容元素
评论区内容元素主要分为两部分,评论区入口 信息展示:
- 评论区入口——通常是评论icon、评论量数字、“评论“二字说明,设计师按照产品的调性直接设计即可;
- 评论区信息展示——分为说明类信息(e.g.评论内容)和互动类信息(e.g.点赞、回复)。
设计时需注意各类信息展示的位置,以确保信息看起来动线流畅、用户操作起来移动距离最小。
“看评论”·评论区内容元素之信息展示
2. “看评论”之评论展示形式
app评论区常用的大致有四类展示形式——主题式、平铺式、盖楼式、引用式,这些“XX式”是什么意思,又适合在什么场景下用呢?
(1)主题式
如下图,用户对正文内容发表的一级评论在上,他人的回复则折叠在下方。
因为一级评论通常以热度的形式排列,所以“主题式”可使优质评论获得更多的曝光,更容易吸引其他用户查看、并参与讨论中去。
“看评论”·评论区展示形式之 “主题式”
(2)平铺式
对于“平铺式”的展示形式来说,评论和评论回复都处于同一个层级上,视觉上没有明显的层级区分;
以朋友圈为例,在熟人社交圈子中,大家评论回复的层级是相同的,朋友圈的用户可以通过时间的先后顺序直接浏览;
旧版某乎的精选评论页也为“平铺式结构”,当用户对某条精选评论感兴趣、进去详情页浏览时,只要从上往上依次阅读即可。
“看评论”·评论区展示形式之 “平铺式”
(3)盖楼式
如同字面意思,评论区用户之前的互动内容像在盖楼一样,一层一层向下堆砌。
应用盖楼式展示形式的典型例子就是某易新闻——用户可以按照楼层依次向下浏览。
虽然看得时候比较清晰,但因“盖楼式”的结构比较复杂、所占面积较大,在移动端上屏效会相对较低,可能影响用户的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