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怎么样,太阳钟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0-31 02:33:39

清廷“做钟处”里的工匠,除了一部分由传教士充任的西洋工匠之外,还有不少中国工匠,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钟表制作的普及,为中国时间计量的普及准备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中国人不但掌握了钟表制作技术,而且还对之加以记载,从结构上和理论上对之进行探讨和改进。明末西洋钟表刚进入中国不久,王徵在其《新制诸器图说》(成书于1627年)中就描绘了用重锤驱动的自鸣钟的示意图,并结合中国机械钟报时传统将其报时装置改成敲钟、击鼓和司辰木偶。清初刘献廷在其著作《广阳杂记》中则详细记载了民间制钟者张硕忱、吉坦然制造自鸣钟的情形。

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怎么样,太阳钟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13)

《四库全书》收录的清代著作《皇朝礼器图式》中,专门绘制了清宫制作的自鸣钟、时辰表等机械钟表的图式。嘉庆十四年(1809),徐光启的后裔徐朝俊撰写了《钟表图说》一书,系统总结了有关制造技术和理论。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机械钟的工艺大全,亦是当时难得的一部测时仪器和应用力学著作。[11]

  中国的钟表业在传教士影响之下向前发展的同时,西方钟表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欧洲中世纪的机械钟计时的准确性并不高,但到了17世纪,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他和惠更斯各自独立地对摆的等时性和摆线做了深入研究,从而为近代钟表的产生和兴起也为近代时间计量奠定了理论基础。1658年,惠更斯发明了摆钟,[12]1680年,伦敦的钟表制造师克莱门特(Clement)把节摆锚即擒纵器引入了钟表制作。[13]这些进展,标志着近代钟表事业的诞生。
  “可以说,明亡(1644)之前,耶稣会士带入中国的钟是欧洲古代水钟、沙漏,中世纪重锤驱动的钟或稍加改进的产品;从清顺治十五年(1658)起,传入中国的钟表有可能是惠更斯型钟;而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就有可能主要是带擒纵器和发条(或游丝)的钟(表)。”[14]

即是说,中国钟表技术的发展与世界上近代钟表技术的进步几乎是同步的。这为中国迈入时间计量的近代化准备了基本条件。当然,只是有了统一的计时单位、有了达到一定精确度的钟表,没有全国统一的计时、没有时间频率的量值传递,还不能说时间计量已经实现了近代化的要求。这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注释:

[1]明史·天文志一〔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2]《嘉庆会典》卷六十四〔Z〕.清会典.北京:中华书局,1991.
[3]王立兴. 计时制度考〔C〕. 中国天文学史文集〔C〕. 第四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1.
[4]南怀仁. 新制六仪〔A〕. 新制灵台仪象志〔M〕.卷一.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5]南怀仁. 新制灵台仪象志. 卷四. 验气说〔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6]御制数理精蕴〔A〕. 四库全书〔Z〕. 文渊阁.

[7]华同旭. 中国漏刻〔M〕. 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
[8]曹增友. 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57.
[9]明史·天文志一〔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10]清史稿·职官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11]戴念祖.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05.
[12]〔日〕汤浅光朝. 科学文化史年表〔M〕. 张利华译.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54.
[13](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M〕. 周昌忠,等译,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28.
[14]戴念祖. 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99.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