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常识
利用楼梯走廊逃生。在火灾形成初期,楼梯、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闭时,可用淋湿的被子、毛毯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
利用窗户逃生。在火场受困时,可利用窗户逃生,将绳索*或床单一端系于室内固定构件上,沿绳索或床单滑下(楼层太高不建议用此方法)。
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供水管道时,可以利用管道逃生(楼层太高不建议用此方法)。
千万不能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求救常识
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窗户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黑夜时也可用手电筒往下照,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
室外发生火灾时,不要随便开门,以防外部火焰及烟尘侵入。应将毛毯等丝织物夹在门缝中,并不断往上浇冷水。
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由于烟和热气上升,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些。逃离时,被困人员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匍匐前进。
切记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柜内或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地方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而且不易被消防员发现,难以获得及时营救。
七、电动自行车安全常识
不要过度充电
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充电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过度充电会缩短电池寿命,多次长时间充电,会导致电池失水,严重的会导致电池过热鼓胀,引发爆炸。
不要私拉电线充电
不要私拉乱接临时电线进行充电,或从室内拉“飞线”到室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否则电源线易受损引发火灾。
确保充电器和电池型号匹配
在使用过程中,不要私自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或购买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参数型号的不匹配将导致充电过程中电压过高,电池失水加剧,快速升温引发爆炸。
确保充电场所安全
不要在公共楼梯间、楼道、安全出口等人员疏散区域充电,以免起火后阻塞安全通道,造成人员伤亡。
定期维修保养
不要使用“超期服役”电池,不要私装防盗器,增加用电负荷。电动自行车发生故障后,要交给专业人员修理。
八、防溺水常识
不要到危险场所游泳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游泳。不要轻易跳水和潜泳,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不会游泳也别慌
落水者如不会游泳也不要惊慌,应屏气捏住鼻子避免呛水,并尝试站立。如水深无法站立,应迅速采取头后仰,口向上的姿势,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不要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身体下沉。同时,应观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体,向其靠拢。
科学组织施救
在野外发现有人落水,应利用身边物品救人。可向水中抛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让落水者抓住不致下沉;也可递给落水者木棍、绳索等拉其上岸。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可报警求助。
会游泳者下水施救时,要脱掉鞋子、外套。如果溺水者尚清醒,施救者要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溺水者背面或侧面托住其腋窝或下巴使其呼吸,将其拖带上岸,避免与溺水者正面接触,防止被其抓、抱。
救出溺水者后,首先,应迅速清除其口鼻中的污泥、杂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将溺水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倒出其呼吸道和胃中的水。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经急救处理后送医院做后期治疗。
九、家用电器安全常识
在购买家用电器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比较一下产品的额定电压是否和家庭所在地的供电电压相符。
家用电器不要安置在潮湿、有热源,或易燃物、灰尘多的地方。
家用电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得用湿手接触开关或其金属外壳,更不能触及电器元件。
在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等电器时,不要将电线绕在手上或小臂上。
使用电热器具,须有过热保护装置。如有异常气味和噪声,应立即切断电源。
要经常检查功率较大的电热器具的电源引线、插头、插座,发现老化或损坏要及时更换。
电源引线或供电线路如有裸露处,要用电工胶布包好。
要求用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引入电源线的家用电器,不要用对称的双脚插头和两孔插座来代替。
电器通电试运行前,开关应置于停机位置。开机、调试、停机等过程应严格按说明书中指出的操作顺序进行。通电后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
十、电梯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