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商场市场部经理 闫娜:如果想要享受停车优惠,就需要去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需要获取微信昵称、手机号码。
记者:想通过这个了解到消费者的哪些信息呢?
上海某商场市场部经理 闫娜:这个小程序就是链接到微信客户端的,很多人会有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注册成为会员的时候一并就获取到的,核心可能还是电话号码,这样的话他在场内的一些消费行为,我们在后台是可以观测到,作为后续活动营销方面的内部参考。
上海市消保委新闻部主任 杨青:商家如果是希望通过一些优惠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者加入会员等,它是可以另外张贴的,但是不应该跟停车缴费混淆,不应该让消费者认为或者把它设为停车缴费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这些商场不应该把这两件事混同在一起。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我们认为商家无权在扫码支付停车费的过程当中,向消费者索要索取、诱导各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部分餐厅不提供个人信息无法点餐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在全国多地多个消费领域都存在,消费者在扫码点餐时也经常被索要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扫码小程序设置了十分“霸道”的门槛。记者在调查中看到,类似的情况会出现在一些连锁品牌的咖啡店、奶茶店,即便消费者站在柜台前点餐,也会被强制索要个人信息。
强制收集手机号
用于“穿透”消费者个人信息
针对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的行为,今年下半年,上海市多部门开启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执法行动。近日,对全市多个连锁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