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专业摄影玩家的手中,我们的手机工作最多的 CMOS 依然是主摄,现在的“三摄”和当年的“单摄”区别在于多出来的摄像头更多扩展趣味性性(微距),日常使用其实很少用到那些副摄。
可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手机无论如何都要三摄起步呢?这是消费者钱包反馈决定的,该话题与本文无关,不多赘述。
8、边框差异从左到右: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一加 11 明确使用了“铝合金中框”,但一加 Ace 2 和一加 Ace 2V 采用的是“注塑合金”。
当然,“注塑合金” 字如期意,中框的框架部分是合金,但消费者肉眼可见或者能触摸到的地方均为塑料,对信号不会产生屏蔽作用,所以在一加 11 可以看到注塑中框断点,在 Ace 的 2 款产品上是看不到的。
中框不同的选材,能直接提供的是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的耐久力,和成本成正比。
边框质感的最终表达要看 CMF 能力,而非材料的使用,请根据自己的审美判断,不要陷入片面思维。
总结由此可见,一加 11 不仅仅使用了 SoC、相机模组作为区分定位的阶梯,而是多方位的细节升级,贵有贵的道理。
一加 Ace 2、Ace 2V 也并非简单的上位机型继承关系,而是在保留一部分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出自己的差异化。
3 款机型在对应价位段上都有充足的竞争力。
对了,分享下“一加 Ace 两款机器反超一加 11”的小彩蛋:老大哥不支持红外线。
从上到下:一加 11、一加Ace 2、一加Ace 2V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加调整策略以后有几个好处:
1、“性价比”之前只是不屑玩,上游话语权高的品牌下场可以升级到更全面的维度,综合用户体验会更好;
2、12 256 的起步存储将会影响手机行业,至少国内其他竞品绝对无法忽略,8 128很快会成为过去式;
3、大幅度降低“抢购”这种不应该出现在工业商品的笑话。
一加 3 条产品线站稳 2300、2800、4000元价位段,中间还有3200元可以填补,目前是一加 Ace Pro 在顶住,不知道过后会不会有更多惊喜。
相信读完本文对大家理解一加目前产品定位、产品细节差异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