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起了广泛关注,照片中南极的雪竟红绿交杂,色如西瓜。其实,这已经不是南极第一次布满红色积雪了。2020年2月28日,南极乌克兰科考站就曾发现常年洁白无瑕的雪地一夜变红。无独有偶,7月,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也曾出现粉色冰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会对地球生态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吗?2021年2月22日,央视《共同关注》连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彭方副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本期推送,让我们跟随彭方副教授的讲解,一起探秘南极!
彭方,博士,现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副教授。本科及研究生均就读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生物学院电生理系攻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分类。
针对南极出现红色积雪的现象,彭方表示,这是雪藻这一微型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彭教授解释道,雪藻十分耐寒,能够适应强辐射,且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以及阿尔卑斯地区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一旦阳光足够温暖,气温上升,藻类就会复苏。由于不同的雪藻间杂生长(例如褐藻和绿藻),呈现了形同“西瓜色”的雪地。
除了绿色和红色,各种颜色的雪其实都有可能出现。由于雪藻的具体种类不同,例如褐藻、蓝藻、绿藻、硅藻等等,而各种各样的藻类在不同的ph值、盐度、温度环境下色素表现不同,因此可能出现五颜六色的雪。当然,出现最多的是绿色和红色的“西瓜雪”。
影响雪藻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无机盐,它们和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长。一般而言,雪藻是低温藻,常年存在于南极冰雪中,平常不会大量繁殖,但由于近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藻类繁殖,于是雪藻大规模爆发更加明显,红色积雪也频频进入公众视线。
大量繁殖的雪藻让人们心中不由生出疑虑,它们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对此,彭方表示,一方面,雪藻的爆发式繁衍是温度升高、有机质增加的结果,反映了极地环境变化;另一方面,原本冰面能够反射80%的太阳辐射,但雪藻的出现导致冰面变暗,降低冰的反射率,同时,深色藻还可能吸光吸热,这意味着冰川融化加速。
至于雪藻本身是否含有毒素?会不会影响极地动植物及人类的生存?是否有可能通过进入洋流影响全球生态环境?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未见报道,且必须根据不同年份雪藻爆发的实际情况,例如雪藻的繁殖量、能否在海洋中生存等,做科学的分析和判定,不能盲目下定论,但目前南极生态的确受到了影响。
除会影响南极生态环境以外,南极雪变色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据介绍,一旦大量冰川融化,冰架崩塌,大量融化的低温水就可能流入海洋,引起海水温度、盐度变化,从而导致洋流温度不均,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强降雨、风暴等极端天气可能更加频繁——这与我们息息相关。另外,海洋环境的变化还会改变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波及渔业、航运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地球是人类共同且唯一的家园,关注生态变化,关注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世界公民应尽的义务。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环境亦如此,保护今日之世界,就是保护明日之未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绵薄之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官微、武大通识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