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北京的公共电汽车站
反扒,贼在暗,警察也在暗。公交车上空间小,贼在人群里,反扒队员也在人群里,发现了贼是前提,不被贼发现是关键,但贼总是很戒备。所谓出其不意,贼肯定也想不到这车上的女孩是来抓自己的。有她在,边上的反扒队员不容易被贼发现。
练手三个月后,于晓明正式调到刑警队。她回忆,那时候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北京船板胡同的一个大院里,每天队员们一早起来有个碰头会,总结探讨前一日的工作成果,制定当天的任务计划,随后身着便装的队员们分散到京城每条公交线路上开始行动。
于晓明曾经工作过的船板治胡同
于晓明的师父老张,比她大十来岁,资深反扒能手,经验丰富。他们探组早上点完名后,一般先去东单大街转悠,老张带领于晓明坐在车站不远处的人行便道上,观察每一个等车的乘客,一旦发现形迹可疑的,就紧盯不放。
抓贼有四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分别是:发现、跟踪、抓获和控制。其中发现和跟踪是最难的。师父告诉她一个秘诀,叫做“贼输一眼”,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贼和普通乘客最大的区别在于眼神,乘客等车,一般是眼往马路,顶多是远眺公共汽车驶来的方向,而贼的注意力则多在别人身上,尤其会盯着对方的衣兜或者背包看,挑选作案目标。只要发现有人的眼神不对,那就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再看到他在人群中徘徊不定蹭来蹭去,那八九不离十就是个扒手了。
至于跟踪,讲究的就是伪装和隐蔽。侦查员想要长时间跟着一个贼,就必须隐藏好自己,不光平时要低调谨慎,关键时刻还要灵活应变。有的贼反侦查意识极强,走着走着会突然回头,或者临下手前四处环顾,如果被发现你盯着他看,那多半就要暴露。
于晓明经常和老张假扮成乘车情侣,两人故意“腻腻歪歪”,避免引起贼的怀疑。有一次,于晓明和老张在106路车上发现一个贼,跟上车后,老张背靠着贴在贼的身边,用身体和贼的触碰,感受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于晓明则面冲着贼,搂着老张的腰假装小情侣,余光发现贼的手上有动作,就轻掐一下老张腰,提醒他时机成熟,老张扭身便是一个背挎把贼按到在地,人赃俱获。于晓明赶紧上前提醒事主查看少了什么物品,又让司机不要轻易开车门,别让贼趁乱跑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车上的乘客看愣了,随后拍起手。
九十年代的便衣民警在公交车上抓获扒手
(三)警察!别动!
脚下都生风,胸脯都挺得老高,感觉自己是个老侦查员了
有段时间,于晓明有些失落,自己一直还没独立抓过贼。一个休息日早上,于晓明在单位开完会,乘110路公交车回家。她从崇文门站上车,坐到米市大街站时,发现车内上来一个贼眉鼠眼的小伙子,看上去非常可疑。
于晓明盯上了。不一会儿,只见这个人盯上了一个拿手提包的男乘客,凑到对方身后紧紧贴着,左手扶着栏杆,右手自然下垂,看着要出手。于晓明学着平时师父的招数,从座位上起身,悄悄挪到了小伙子的右后侧。她关注着一举一动:对方身体开始晃动,呼吸也有加快,身体状态愈发紧绷,右手已慢慢沉下去,似乎冲着男乘客的手提包拉链去了。因为有身体遮挡,于晓明一时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下了物儿”。
此时,她记起师父曾经教过她:贼偷东西时,出手和回手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人的精神状态也有区别。一言以概之,就是前者状态上会略显僵硬,后者则放松许多,一副终于松口气的模样。于晓明发现对方正是如此,回手后肩膀都矮了一截,人也不再紧贴前面的男乘客。她一把攥住对方的右手,发现其手里果然攥着一把钞票,大喊:“警察!别动!”
正巧,公共汽车到了灯市口站,车门打开,对方一下子蹿了出去。于晓明冲过去把他扑倒在台阶下,又扭头朝事主喊:“你别走,你丢钱了!”车下,开始有热心市民帮助于晓明控制嫌疑人,事主也赶了过来。在众人的帮助下,于晓明给贼上了手铐子,又找人拦了一辆出租车,带着贼、事主和赃款直奔单位。用她的话说,回到队里时,“脚下都生风,胸脯都挺得老高,感觉自己是个老侦查员了!”
这距她正式被调到刑警反扒队,仅仅过了八个月。
(四)女探长
很快,她发现一切与七年前不一样了
1993年,于晓明结婚,爱人杨磊是自己的同事。两人走到一起,也是一段志同道合的情感佳话。当年,于晓明在警校培训,杨磊和她同班。一开始,她没留意。有一天,她听说他同宿舍有个同学发高烧,他把被子让给对方盖,自己却围着火炉在冬夜里坐了一宿后,悄悄地对他有了好感。
杨磊对自己表白后,于晓明曾经问,自己是哪里吸引了对方。他说,她一入警校,英姿飒爽的模样,是所有男生的焦点。而且,在警校培训时,她的文武兼具也让大家瞩目。
论理论知识,于晓明学得比谁都快,论擒拿格斗,她可以在操场上同男生练得有模有样。杨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教官布置了一篇名为《如何从普通老百姓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战士》的作文,她洋洋洒洒写了十多页纸,据说令教官看得热泪盈眶。大家在操场上开大会,教官大喊一声:“谁是于晓明?出列!”
“到!”她走到队伍最前端,站在风沙中昂首挺胸。杨磊说,就是这一刻,与众不同的她,给了自己追逐爱情的冲动。
于晓明和丈夫杨磊的结婚照
因为组织照顾,婚后生女的于晓明被调去了内勤岗位。虽然告别了一线反扒日子,但她的心没歇着。2001年,公交分局一共抓5000多名扒手,创了历史之最。与此同时,公交分局开展警务机制改革,在反扒队实行探长制,以探组为作战基本单位,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因单独与扒手搏斗而受伤的几率。探长采取公开选拔方式。于晓明报名参加,最后以笔试第二名、面试第一名、综合成绩总分第一名的成绩竞选为反扒队探长,也是北京公安系统第一位反扒女探长。
很快,她发现一切与以前不一样了。
2001年底,北京市有各类运营车辆15000余辆,运营线路710余条,年客运量达到36.9亿人次,公交线路的增多、地铁线路的逐步落成,全市扒窃案件呈现出更为分散和混杂的局面。于晓明“重出江湖”的第一步就是熟悉各条公交线路,新的陌生线路,包括郊区车在内,什么四环五环以外的,她都要去摸熟跑熟了,来回一趟有时就要两小时,那段时间,家里人联系她不是在车上就是在车上。
于晓明觉得,跑熟了好处大了,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线索,以后抓了贼也可以少跑许多冤枉路。她还把师父老张请来安排在自己探组,又收了两个年轻徒弟,组成了老、中、青三代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