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字的结构为日、夕、人、口,其意义就很明确了,白昼间可以读出精确时间的天文仪器。当然,精确的时间是人为制定的,但有了时间对于人就有了基于时间的预期和判别,这事非同寻常的重大事件,从此人类就有了时间的刻度,而不再是浑浑噩噩,时、日、旬、月、岁等时间刻度油然而生。
所以就有了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概。
既然日晷是精密仪器,又需要随时明确时间,这必然就有一个职位来管理日晷这样高精度的天文设备,包括报告和调校,日书的诞生就是这样。
管理日晷很重要也需要学问,他必须根据太阳的位置来报告现在的时辰,以便邦国或氏族管理者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事情,特别是军事征伐,更是只争早夕。因此报时的人必须是官方的人,而且是具有权威性的重要人物。
但写到这里还是没有解决原始的
为什么要有一竖的问题。这时,我想到了日晷的指针,再想到日晷的识别问题,于是恍然大悟。
“吾”字上的并不是“五”,而表示的是日晷上的刻度,或是日晷指针指向的六个时间方向,也即是六个主要时辰的刻度。结合天干地支纪时办法,先贤就完美地解决了精确报时的困难。
“
”字的上下两横代表晨曦和夜晚的分隔,也即是白日和黑夜的分际。
所以,观察日晷并报时的人就是“吾”。
根据以上的证据和推论,“吾”的造字原因就很明确,需要一个“吾”来管理日晷并精确报时。
至此谜底揭开,“吾”的本义为根据日晷报时的人。
先贤发明日晷时的形制未知,可能是地平式日晷,也有可能只是简单地在地上竖立一根木棍,根据木棍的影子变化来判断时辰,然后一年又一年地细化和系统化,逐渐出现各种日晷和天文学仪器。
“吾”代表中国暨世界天文学的发端,根据观察日月变化再到观察星相变化,日积月累,逐渐精湛,最后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以《甘石星经》昭示了完美的赤道坐标系和星区分类法,一直沿用至今。
同理,“圭”字的本义就是圭表,查看日影获得时间的天文学工具,只要辨别了南北方向,圭表可以立即实施对时间的精确管理。这里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训诂以为乐趣。
到了周朝时,管理文字的官吏觉得繁琐,便通过未知但重要的汉字修订程序把“吾”上半部的这一竖去掉,与数字“五”合并成了“五”这个字,字形就成了“吾”字,一直沿用至今。
这时候,“吾”的形意就稍微发生了变化,多了一些外衍的意义。导致后世无法追溯到“吾”字的源头,并跟“五”的溯源发生了混淆,还以为“吾”是形声字,“五”则是声,但实际上“五”是独立发展和演化的,在与“吾”的上半部字形合并成为了“五”之后,“五”恰如其分充当了“吾”的声部,兼有时间和数理的含义在内,这就是汉字“吾”演化的精妙历史。
综上,“吾”的本义就是查看日晷并报时的人。自称为“吾”代表了重要性,“吾”是很重要的人,延伸到每个自称”吾“的人都很重要,这是人类社会默许寻求社会承认行为,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从表征来显示每个人的重要更为重要,这就是发源于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永远是第一位,而不假借象征造物来贬低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