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群里人语音,群里怎么个人通话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1-24 23:53:33

你想不想在微信群里一呼百应?

在微信群里,有些人说话基本没人理,发了几个红包,瞬间被领完了......为什么在群里说话没人理?

如何和群里人语音,群里怎么个人通话(1)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拾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听着很蠢很愚昧,却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种人多反而降低个体活动积极性的现象称为“社会懈怠效应”。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工程师林格曼发现:两匹马一起拉一架马车,效率并非是一匹马的两倍。这一结果令他感到十分意外,遂将他的调查延伸到人类活动。他让许多人一起拉一根绳子,测量每人释放出的力量。结果发现,两个人一起拉一根绳子,平均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93%;如果是3个人一起拉,每人只投入85%;8个人一起拉时就只剩下49%了。与“团结就是力量”的普遍观念恰恰相反!

我们都有“想知道别人怎样评价我“和“渴望得到别人良好评价”的心理,而一旦成为关注的焦点,个体的评价顾虑就会有所增强,人们就会自觉监控自己的行为,并倾向于更多的付出。但是,一旦人们被淹没在群体中,无须单独为某件事“理单”或者所做的努力无法被测量时,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群体成员的责任感就会被分散,此时,社会懈怠就发生了。

这就是我们在使用微信群组发起话题或者询问大家意见时,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或保持沉默的原因,因为每个人心中总是想着“关我什么事”“先看看其他人怎么说”“其他人会解决的”,或者“我随意,你们决定就好”。然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群红”在沉默的微信群中异军突起的现象似乎与社会懈息效应相悖。

我们发现,每个微信群里都有那么几个“群红”,他们负责群的活跃度有话语权,同时受到群成员的爱戴,简而言之就是,你一说话,大家可能视而不见“群红”一说话,却能一呼百应。

如何和群里人语音,群里怎么个人通话(2)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

把“资本”区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即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概念,包括金钱、财富和物质资料等;文化资本是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修养、格调,以及生活方式;而社会资本则是一个人拥有的某种持久的关系网络,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尽管微信群区别于现实社群,但微信群体现了群体成员之间的身份和“资本”区隔。

对于用户而言,加入某个微信群,便意味着“在场”,其职业、收入、性别、年龄等要素,通过成员身份得以展示。因此,微信群里的对话,并非简单的文字输入,而是一个真实成员在网络空间的呈现。其文字背后,代表了个人的价值、品位、魅力、身份、财富和文化,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体现。

一个人的“资本”越充足,其权势则有可能越大;而权势越大,就越能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他人,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当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话语权的时候,其他的群体成员则会争先恐后地选择依附于 TA,以期衍生出自身的话语权。“群红”由此诞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领导在群里发话,下属就会积极响应,因为领导具有较多的经济资本;而会讲笑话,会写段子,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具有个人魅力的人则占据了更多的文化以及社会资本。

相反,那些没身份、没地位、经济资本匮乏,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刷存在感,魅力不足,还跟大家没啥交情的人,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话语权。而话语权的缺失,则直接导致你在微信群中的窘境。

所以。所谓的社交,不过是社会和社会在交流,人性和人性在插手,资源和资源在交换。在你没有拥有别人需要的交换砝码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积累你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而不是在群里发着有一句没一句的语音和无聊的表情包。

人性他没有变,想要一呼百应,先提高自己的砝码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