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喀皮文字的读音。你找到ᐛ了吗?丨Wikipedia
天道好轮回
既然我们的表情用了别人的语言,那别人的表情岂不是要用我们的?
当然啦!比如,在英国的西汉姆球迷中,许多的推特名都带着
“父”
字。
作者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了他们的队徽……
(́一◞౪◟一‵) 我服了,你们随便用吧。
不仅仅是歪果仁借用我们的符号,
中国网友们也在重定义着自己的文字
。比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囧”,现在看到之后都会条件反射出一张“囧脸”,恰好读音又是“窘迫”的“窘”字,简直就是完美的文字表情。
实际上,“囧”原意为光明,《说文解字》里解为
“窻牖麗廔闓朙”
——别看一个字你都不认识,但都是与采光的窗户有关的,囧本身是个象形字。
“囧”字的甲骨文形式。是不是少了一些囧感?丨Wikipedia
若一定要说表情丰富的象形字,“观”字的甲骨文和金文要更生动一些,瞪着大眼睛警觉的即视感。
左边第二个字就是金文的“观”,整幅字是“听鸟观鱼”丨网易网友“风之行”博客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不就是强行象形嘛
。汉字天生就有很多象形字,被老外拿去那是再正常不过。比如,
( ^_^)o自自o(^_^ ) 代表碰杯,
(╬ ಠ益ಠ) 代表极度厌恶,
ヽ(o`皿′o)ノ代表愤怒,
凸(`0´)凸代表竖中指,
川´・ω・`川 代表熊(的毛),
(个_个) 代表眼睛,
((( ̄へ ̄井)代表不爽,
♪(((#^-^)八(^_^*)))♪ 代表high five,
(〃’▽’)_中☆{{{Д}}} 代表拿锤子敲,
(oT-T)尸 代表举白旗,如此等等……
等等,这怎么看起来这么别扭啊……
你拿汉语做表情?
炎黄子孙好出戏!
别扭就对了!因为你已经知道这些字的“含义”,这些含义和它的外形存在了冲突。
实验心理学有一个经典成果叫
“斯特鲁普效应”
,描述的就正是类似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约翰·斯特鲁普在纸上涂上几种颜色的墨水,让被试把颜色念出来。区别是,第一组里的墨水组成了表示颜色的单词,而且还和墨水的颜色不一样;第二组里墨水就是方框框。
就像这样:
红 黄 蓝 绿
■ ■ ■ ■
是不是很困扰?是不是看到第一个字总是想念“红”而不能正常地念出墨水的颜色“绿”?斯特鲁普发现被试要花很久才能成功念出第一组的墨水颜色,而第二组没有困难。反过来,如果让被试念出字本身的内容,那么用什么墨水就无关紧要了。看起来,当我们阅读一个字的时候,它的含义是“优先”的;我们会先自动读出它的意义,然后才想起来实验员的要求,努力把它纠回去。
我们作为汉语母语使用者,阅读汉语表情文字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当然,如果你反复地盯着这些表情文字,慢慢地它们好像又变得正常了。
“语义饱和”
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反复想一个单词会让它变成无意义的笔画组合,仔细盯着一个字看就越来越觉得不认识它。而在表情文字里这样正好能让我们识别出它的象形含义。
从ASCII到Unicode
的信息进化史
好了,说完了文字,我们再来说表情符号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特殊符号
。
前一阵子非常流行的
(╯‵□′)╯︵┴─┴
掀桌表情(对,如果你用的是搜狗输入法,输入“掀桌”二字即可出现)。那个“桌”,实际上就是特殊符号的一种——表格符号。在稍微有些时日的DOS系统里面,人们只能使用纯文本,那么碰到图和表格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加入了一些特殊符号来满足这个需求。
但是往哪儿加这些符号呢?
一开始,人们在电脑上用的是一套叫做ASCII(读作“阿斯克”,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英语和常用的标点,于1967年发布、1986年更新,一共只有128个字符(其中有95个是可以显示的,剩下的都是“控制符”),算上大小写、数字和标点,基本也就是你的键盘上有什么就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