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贤妻良母这个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你能想到贤妻良母这个词,其实是一句被批判的词汇吗?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新浪微博的答题解禁环节里有这么一道题,问的是以下哪种评论不属于冒犯他人。
A:真美啊。
B:你怎么点文化也有人敢找你,不怕没命吗?
C:你说做贤妻良母有啥不好
D:你一直都挺假的 无论是真人还是演戏
毫无疑问,只要你不傻,那么B和D一定不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必然是在A和C当中选一个。
官方的答案是A。
没错,C不是正确答案。贤妻良母,属于冒犯他人。甚至还有好事者碰到这个题的时候选了C,结果还真的被告知错误。
这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就算新时代女性不甘心只做贤妻良母,至少也不至于把这个词划到冒犯的行列里跟讽刺人没文化并列吧?毕竟都用了这么久了。
于是便有好事者去搜了一下“贤妻良母”一词的定义,结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贤妻良母”一词最早出自鲁迅的文集,《坟:寡妇主义》,内容大概是批判章士钊以有伤风化为名,要求禁止男女同校,并要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事。该词在文中是以这样的形式被描述的......
“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咂摸出味道没?在这个词的创作者笔下,“贤妻良母”竟然还真不是什么好词。
无独有偶,在20世纪30、40年代,国内外掀起一股鼓吹妇女回家的论调,主张女性就应该待在家里。时任中共南方局*的*同志就此于1942年9月25日 的《新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论“贤妻良母”与母职》 ,用了一整篇文章来抨击“贤妻良母”这个称号对女性的禁锢。
但是,“贤妻良母”成为一个固定的连结在一起的名词,其含义便不同了。它是专门限于男权社会用以作束缚妇女的桎梏,其实际也的确是旧社会男性的片面要求。在这一名词下,妇女的地位,便被规定得死死的,只能牢守在家庭做一个伺候丈夫的妻子,做一个养育儿女的母亲,而不能在社会上取得一般地位。所以凡是主张“贤妻良母”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其妇女在社会上一般的是没有政治地位的,而这些国家也永远保持着男权社会的浓厚传统。
这可真是直接定性,创作者和第一个引用者毫无疑问的都把“贤妻良母”划到了贬义词行列里。
但是看到这里,笔者依然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因为无论鲁迅还是*,二人抨击的核心始终是旧社会以贤妻良母这个要求来对女性进行束缚,并没有上升到去攻击贤妻良母这个行为本身,怎么说贤妻良母也不该被作为冒犯。难不成以后我们夸奖一个人的妻子还要夸她是凶悍不成?
笔者始终坚信,一个词的好坏全在于我们如何去定义它,如果“贤妻良母”这个词长期作为一张刻板印象用来形容或要求女性,那它自然就是冒犯,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贤妻良母”依然是作为褒义词在使用的,毕竟主观上这个词是没有恶意的。
写到这里,笔者也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刚刚写完的疫情期间日记,里面可没少把自己的母亲给描述成贤妻良母,现在看来,这个词我还能用吗?
算了,我还是去找涂改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