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知课堂电脑和手机能同时登录吗,立知课堂平板和手机能同时登录吗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2-30 06:10:04

教学比武立起“好课”标准

■侯晓明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洪大鹏

国防大学教学能力竞赛结束一周后,单魁依旧没有走出兴奋的状态。

单魁是国防大学教育训练部教务处参谋。今年初,他从一线部队选调到国防大学工作,接手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筹备组织全校教学能力竞赛。

在一线部队任职时,单魁组织过多次练兵比武活动,在他看来,这二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战斗力;不同的是,部队的训练比武是为了寻找战斗力生成的“最优解”,授课竞赛则是为了立起精武课堂上的“好标杆”。

时针拨回到今年3月。为激发教员锐意进取、苦练内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国防大学在全校教员中大力开展全员性岗位练兵。

近一年来,经过教研室、专业系、学院层层考核,49名教员和15个教学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季”,齐聚红山口展开最终比拼。

课堂砺剑,比武淬火。初冬时节,一场关于国防大学“好课”标准的激烈角逐,就此拉开帷幕。

立知课堂电脑和手机能同时登录吗,立知课堂平板和手机能同时登录吗(1)

国防大学组织教员学员学习抗大精神。黄 旭摄

讲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不等于就是一堂好课

在总决赛的讲台上,某学院教授徐小刚显得自信从容。

徐小刚讲授的,是一场正在发生的地区战争战例课。与传统意义上“我讲你听”式的讲授不同,这次授课,学员是课堂上的主角。在导入近期刚刚发生的战例后,徐小刚引导学员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判断情况、拟制方案、定下决心,然后带着学员进行战例复盘和教学小结。

“从案例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突出战争设计、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等指挥员应强化训练的重点问题,教学设计一气呵成。”授课结束后,评委给徐小刚打出高分。

在该学院,徐小刚的授课一直受到指挥员班学员好评。日常交流中,他经常听到有些同事说:“为什么我的课堂上信息容量很大,情节设置得很用心,学员却不买账?”

在徐小刚看来,原因可能在于“没有把握住高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规律”。

徐小刚认为,这个规律,要求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既要教授概念、理论、原则,更要在教练学员指挥打仗和管理部队的流程、方法、要领上下功夫。

徐小刚的观点,恰恰反映了国防大学近年来教学改革一直倡导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大学推行“学讲研练考”教学模式,要求将“自学、讲授、研讨、练习、考核”5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体设计、综合运用,更加注重教练学员指挥打仗的实际能力。

改变多年来习惯性的教学方式,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教学模式推广之初,徐小刚也曾感到“水土不服”:“要对5个环节逐一进行精心设计,工作量不止翻了一倍。”

然而,越来越多来自学员的正向反馈,让徐小刚坚定了信心:“走这个路子是对的。”

去年底,在指挥员班《联合作战信息通信》课程中,4天半的教学时间内,“研”和“练”的比重占一半以上。在徐小刚和教学组同事们的引导下,学员们完成了多次班组研讨,还以指挥员的身份完成联合作战想定作业。

这门课程与过去相比,“研”的比重增加,“练”的强度加大,“考”的难度提高,但调查显示,学员们对教学的满意度反倒更高了。

“讲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不等于就是一堂好课,关键在于教练学员指挥现代战争、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方法和要领。”比武间隙,某学院副教授周铭浩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国防大学是培养高中级领导干部和联合作战人才的重要基地,课堂上绝不能让学员停留在听着感动,想想激动,回到部队不知道怎么行动。”

总决赛上,周铭浩的研练课《亚丁湾护航油料保障案例研究》让人眼前一亮。导入案例后,学员们要分成3个作业小组,分别以护航编队后装保障组组长的身份解决某项保障难题。

键盘声响,数据直达。引入信息系统组织教学,是周铭浩参赛课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借助于计算辅助作业系统,学员及时测算出护航舰艇油料消耗、保障舰船输送用时等关键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调取港口、油储、航道、运力等信息,以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让学员的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精算细算能力都得到更多锻炼。”评委对此给予好评。

与其说是一场大比武,不如说是一场大练兵

国防大学的“好课”标准,到底是什么?

参加教学比武的这几天,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某学院教授李显荣的脑海里。

李显荣的课被安排在比武第一天。但随后5天时间里,比武场上的角逐一直牵动着他的目光:讲授课、演练课、班组研讨、辩论教学、案例教学、想定作业、现地教学……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在比武中一一呈现。

李显荣发现,尽管授课方式各不相同,但获得高分的选手,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授课内容和方式符合国防大学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注重构建由知到会的能力生成链条。

背后的奥妙,就体现在竞赛的评分标准和分值权重上——注重发挥学员主体作用、课堂研练氛围浓厚、具有较大讨论争论容量、对抗训练强度大、各类教学资源运用合理……这些要素都被赋予相应分值。

“这些竞赛规则,如同一只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教员们不仅要讲概念、讲思想,更要讲方法、讲要领;又如同一道道标杆,倡导教员们创新、精讲、深研、多练,进而立起专业化教学的高标准。”李显荣说。

比武鸣金,教员们走出考场,复盘战局,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次比武,某学院文职教员宋征尽管没有获得理想名次,然而挂在他脸上的,始终是收获的喜悦。

“这次教学能力竞赛,与其说是一场大比武,不如说是一场大练兵。”在宋征看来,这场从年初就展开的教学能力竞赛,是一场以“比”促“练”、以“练”为主的群众性练兵活动。

今年3月,收到大学比武的通知后,宋征所在学院按照“人人参与、全员练兵”的原则要求,迅速制订了学院层面的教学比武方案,要求每名教员都要登台讲一堂自己的“拿手之作”。

从教研室的岗位练兵,到专业系的评比推荐,再从学院层面的激烈比武“突出重围”,宋征最终登上决赛舞台。

来大学参加决赛前,宋征给自己定位两种角色——考生和学生。“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着奖牌,那这次竞赛所达到的练兵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宋征说。

“在相互比拼中拓展视野、开阔思路。”那几天,宋征一有空就找其他教员交流探讨,博采众长,拜师学艺。他翻阅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说:“以前一些久攻未破的困惑,在这里或许能找到启发和答案。”

这次竞赛考核立起的风向标,在教员们那里也得到了印证。一周的比武时间里,参赛教员时常凑到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看到这样的场景,该校教育训练部教务处领导感触颇深:“这样就对了。这次教学竞赛的根本着眼点,不在于评选出一等奖,而是通过全员练兵和比武竞赛,系统总结和展示近年来大学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高中级任职教育特点规律研究,鲜明立起大学的‘好课’标准!”

聚力教战、集智研战,既评优胜,更育新人

走下大比武的讲台,某学院年轻教员陈鑫长长呼出一口气。

面对高手如林的参赛选手,作为此次教学能力竞赛决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陈鑫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自己能和团队一起走这么远。

这次比赛,从系室初赛到学院选拔,再到大学决赛,陈鑫光讲稿和教案就经历12次“改头换面”——2次“改头”是更换题目,10次“换面”是对内容进行较大调整。

备赛期间,学院领导为陈鑫和其他参赛选手开了“绿灯”:选手可以调用院内一切教学资料和专家资源,所有跟课题相关的院内专家,可以随时请教;即便是外单位的“大咖”,只要选手提出需求,学院都会出面协调。

同事之间的指导帮带,让陈鑫有了“脱一层皮”的“痛苦”体验,更有“上了一个台阶”的成长快乐。

“这次练兵比武,打的是一场‘团体战’。一个选手登台亮相的背后,是一群战友的集体托举。”陈鑫说。

比武间隙,某学院副教授范汉杰也分享了相似的经历。他和团队报名参赛的课题是《联合作战政治工作》,为了帮助他们备赛,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即便是同台竞技的“对手”,也同样毫无保留地给予意见建议。

临近比赛,范汉杰和团队成员开始封闭集训。让他特别感动的是,法治、党史、战备等不同专业方向教员也加入“后方支援团队”,从不同角度出谋划策。

最终,范汉杰团队拿下团队赛一等奖。“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表面上看,教学比武个人赛比单个教员的实力,但背后比的是团队精神和团队支持。”范汉杰说。

比武前后,还有很多专家甘当幕后英雄。某学院教研室主任孙经国, 2019年参加全军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练兵比武优质课评选,一举获得第一名。

这次比武,孙经国没有以个人身份参赛,而是担任学院授课选手的“指导专家”。

进入下半年,各学院比武活动进入冲刺备战阶段,该学院组建了8个课题攻关小组,孙经国就是其中一位小组组长。他的小组里,既有名师,也有新人,“设立小组的目的,就是为让新教员全程感受教学比武的氛围和标准,以此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

那段时间,孙经国仿佛找回了自己当年的“备赛状态”——从确定讲课提纲到内容指导把关,哪怕是选手讲课时每一处细节表达、每一个神态手势,孙经国都给予悉心指导。

“这次比武既评优胜,更育新人。”在孙经国看来,在个人赛中,专门设置“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两个组别,就是为了在提升全校教员教学能力的同时,打造人才梯队,让更多中青年教员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孙经国欣喜地看到,通过教学比武的磨炼,一批晓于实战、善于创新的后起之秀正在崛起,加速涌入名师方阵。

立知课堂电脑和手机能同时登录吗,立知课堂平板和手机能同时登录吗(2)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