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斯之谜的起因,斯芬克斯之谜深层含义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1-01 12:34:23

古希腊,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摇篮。

距雅典150公里,福基斯帕那索斯山脚下,有座兴建于公元前9世纪,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德尔菲神庙。

那上面,刻着一句留给人类和后世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确实,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却未必真正了解自己。

当年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常听学生们说他聪明,自己却缺乏自信。

为此,就和学生们去雅典街头,交结三教九流。逐渐发现那些人,都觉得自己是万事通。回来后,他很遗憾地说:“如果你们认为我聪明,恐怕是因为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自己的无知,而别人连这个都不知道。”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也有两位智者,呼应着他的真知灼见,语言甚是简洁。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说: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知不知,才是让人尊敬的人;不知,却还以为知道,那就是有毛病的主。

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也想过这个问题,给出的见地当然不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些东西方圣哲,穿越时空,共同聚焦人类自身面对的课题——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子头面的怪兽。当年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 ,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俄狄浦斯猜中了是人。羞愧的斯芬克斯跳崖而死,于是,斯芬克斯后来就被喻为谜一样的人。

从个体的人,到不同的族群,乃至人类,你可以了解世界,却未必认识自己。 否则,就很难理解,亚洲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的日本,当年何以如此缺乏自知之明,以狭小的国土面积,有限的资源和人口,就做起了侵占中国,称霸亚洲的白日梦。结果,把明治维新以来好不容易积累的家底,一把输个精光。

这并不是零星的个案,只是人性不自知所导致的悲剧之一。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学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后代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士大夫阶层臧否人物的基准,是因为它关注人性的自我修为和完善。人无论阶层,官无论大小,首先必须是道德君子,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现代社会,科学理性昌明,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入。

英国的约翰·斯图亚特·密尓、亚当·斯密,分别从哲学、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人与生俱来渴望自由,以及自私贪婪的本性。

心理学方面则先有美国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有亚伯拉罕·马斯洛,都从本能和需求上,对人性进行断层式分析。

到了20世纪,美国的戴尔·卡内基博采众家之长,专注于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以通俗易懂的笔触和案例式分析,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和成功学的高度,来解剖人性的利弊得失,其著作风靡全球,被誉为成功励志经典和“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

中外的文学大师,如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法国的维克多·雨果,英国的威廉·莎士比亚,中国的鲁迅,则是通过他们的作品和人物,展示出人性的善恶美丑。

相比于现代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病理学和影像学对人的生理状况和健康水准的透析和把握,人类对人性的自我认知还是落后了许多。

人生根基于人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性的善恶美丑、复杂多变,深刻影响并决定着人生的走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