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改用了全新设计理念,重拾苹果直线语言的iPhone 12横空出世。尽管iPhone 12 Pro凭借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更强大的相机表现打动了我和我的钱包,但对于我身边不少朋友来说,相较于他们手中的Android手机,iPhone 12系列在高刷新屏幕、发热控制、信号与快充方面的妥协让这款手机对他们来说不构成任何吸引力。
可能是苹果听到了他们心中的呐喊,为了让iPhone更具竞争力,苹果今年还真就如大家所愿,为iPhone 13 Pro系列手机加入了高刷新屏幕等一系列Android手机早已具备的功能,而前段时间火爆的预售也足以反映出市场对13 Pro的期待。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iPhone 13系列上市后,苹果并未像往常一样将上一代手机全部下架,iPhone 12、iPhone 11与iPhone SE等机型依旧有售,仅下架了12 Pro系列机型。这样的行为也让人不禁好奇起来:如果iPhone 12 Pro不下架,面对降价后的12 Pro,全新的13 Pro系列又有多少竞争力呢?iPhone 12 Pro与13 Pro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
这是与Pro Max最接近的一届Pro我们先从外观与手感开始说起。虽然说iPhone 13 Pro延续了iPhone 12系列的设计语言,但我们都知道,不同产品在统一设计语言下依然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方式,12 Pro与13 Pro在外形与手感上的差异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忽略镜头凸起的情况下,比起正反纯平的iPhone 12 Pro,细微厚度的提升让iPhone 13 Pro背面的玻璃摸起来要稍微高出不锈钢边框一点点,摸起来就像iPhone 13 Pro的玻璃背板上贴了一层非常薄的保护膜一样。当然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iPhone 13 Pro真的贴了一层保护膜,与正面的超瓷晶面板相比,哑光效果的玻璃背板依旧是iPhone 13 Pro机身除了不锈钢边框以外最容易「破相」的地方。
如果说背后玻璃的些许突起只是iPhone 13 Pro变厚的一道前菜,那相机模组的改变可以说就是iPhone 13 Pro最显著的变化了。为了在iPhone 13 Pro中塞入更大的相机单元,13 Pro的相机模组无论占据的面积还是凸起的厚度相较于12 Pro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单单是13 Pro相机模组的正方形基座,在厚度上都已经追平了12 Pro的整个摄像头模组。同时相机基座也不再局限于手机的左上角,放大后的相机基座已经占据了超过手机宽度的一半。
这样的设计其实有好也有坏,从好的方面想,这样的设计iPhone 13 Pro可以四平八稳放在桌面上,不会因为镜头凸起而出现「跷跷板」现象。但另一方面,更大的相机模组也让第三方配件厂商需要重新设计iPhone 13 Pro系列的配件,比如绝大多数的立式无线充电座,以及前段时间深受部分用户喜爱的第三方磁力吸附充电宝。
然后我们再说手感的部分。iPhone 13 Pro与12 Pro在手感上的差异主要在两个地方有所体现:按键与重量。大家可能没留意到,iPhone 13系列手机的按键相较iPhone 12 有所下移,虽然说按键位置的改变一般来说不会对手感有太大变化,但结合上iPhone 13 Pro重量的增加,在两者互相作用下,iPhone 13 Pro的手感与12 Pro之间就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了。
更低的握持高度加上更重的手机重量,这样的设计拉长了iPhone 13重心与用户手掌的距离,在杠杆原理下,这也提高了iPhone 13 Pro的坠手感。当然了,也有人认为这多出来的16g并不会对手机的手感带来多大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重量与重心的变化确确实实提高了用户「拿不稳」的几率。当一个重达203克,由超瓷晶面板、钢化玻璃与手术级不锈钢边框组成的玻璃砖深夜砸在自己脸上时,相信所有人都会怀念iPhone 12那162g的轻盈机身。
现阶段高刷新提升有限说完手感,我们来讲讲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屏幕。与iPhone 12 Pro相比,13 Pro的屏幕我认为有两大变化:高刷新与刘海屏。
先说说高刷新屏幕。根据苹果的说法,这块自适应刷新率的LTPO OLED 可变刷新率屏幕可以在根据手机显示的画面内容,在10Hz与120Hz刷新率时间极速自适应。从现实效果来看,120Hz高刷新率确实让手机画面元素在移动时更加清晰了,比如iPhone解锁后主屏幕图标从四周向屏幕中间飞入的动画、输入法从屏幕底部飞入飞出的动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