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TCL的转型之路,2009年的那波逆周期投资堪称神来之笔,而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师法自韩国。
众所周知,韩国既没有美国的技术积淀,也没有日本的工业体系,却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了半导体强国。一大原因,就是韩国在每一次行业低谷期精准地实施了逆向投资,从而在液晶面板和存储设备两大关键领域,成就了三星电子、SK海力士、LG显示等世界级巨头。
以DRAM(内存)芯片为例,NEC、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一度拥有DRAM行业90%的市场份额。
20世纪80年代,DRAM市场陷入不景气,到1985年,价格已迅速下降到30美分/片,而三星当时才刚刚推出64K DRAM,生产成本高达1.3美元/片。在做一片亏一片的情况下,三星继续扩大产能,并开发更大容量的DRAM——到1986年底,三星半导体累积亏损高达3亿美元,换回了在市场上的立足之地。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三星不顾DRAM市场行情惨淡,高薪聘请日本的失业工程师,又投巨资兴建8英寸硅片产线来生产DRAM,迫使日本政府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组建了“国家队”尔必达。
尔必达DRAM芯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雪崩,三星电子又一口气将总利润的118%投入DRAM扩张业务,故意加剧行业亏损,排名第三的奇梦达宣布*,欧洲厂商正式退出DRAM市场,到了2012年初,尔必达再也撑不下去,同样宣布*。
同样的手段,还被韩国再一次完美演绎在了液晶面板行业,最终韩国称霸了LCD行业,领跑了OLED市场,三星也从一家做蔬菜水果贸易的小商会,变成了今天的全球科技巨头。
当然,韩国每一次逆向投资都会造成巨额亏损,靠的是政府和财团源源不断的资金输血,只有认识到这点,我们或许才能明白,为什么京东方要在面板价格持续下滑时大幅扩产,为什么长江存储要在DRAM价格下跌时持续推进产线?为什么中芯国际要在晶圆代工行业不景气时持续加码先进制程。
今天的亏损,是为了明天的替代。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像TCL一样通过逆周期投资*入产业链上游,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