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电脑永远不会取代老师,上电脑课如何脱离电脑老师的控制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1-18 00:48:53

原 题: 《“实体教学”,“电脑”永远代替不了“人脑”》

作者:曹永亮

课堂上电脑永远不会取代老师,上电脑课如何脱离电脑老师的控制(1)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已悄然应用到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一根粉笔一本书”的“老式”课堂教学,新鲜灵活动感内容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对前者取而代之,确实是一场教育和教学的“革命”行动。

然而,新生事物的发展及应用,效果究竟如何?也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就是“绝对都是好处”,事情当辩证一分为二地看。世界上永远没有“尽好处”的“科学技术”,“针尖从来不会两头快”,有利的同时肯定存在着某方面的弊端。

笔者最近听说某乡镇有一位教学“现代化”的青年教师,教学道具使用得得心应手,善用“多媒体”。他上课已形成了对电脑的“依赖症”:没有电脑,课就几乎没法上。如同农民收割小麦,没有联合收割机,用镰刀手工割,就不会了。

原来,这位青年教师极端单纯地理解了“电子课堂”,过分夸大了“多媒体”在“实体教学”中的作用。他上课已进入到昂奋的“绝对使用电脑”的“条件反射”状态,基本告别了利用“纸质教案”和“粉笔”等介质的传统教学,实现了个人课堂教学的高度“电子化”。

现在“原生态”的教学课件,网上到处都是。这方面,这位青年教师意识超前、行动快捷不惜花钱:他迅速购买了多种版本丰富齐全的教学软件资料,有备无患。日常教学中,他是挑着捡着地用。

课堂上电脑永远不会取代老师,上电脑课如何脱离电脑老师的控制(2)

这样以来,他很前卫的上课就变得“轻松自如”多了:基本整节课就是给学生“放电脑”,他站在讲台边看一下班级学生纪律不乱就行了。很少再用肉嘴说话(就是说话,也是说点维持纪律的话),用粉笔写字,彻底实现了“自动化”的不动嘴“无尘上课”。

他这种鹤立鸡群的“先进教学”,久而久之,同行,尤其是“传统”的中老年教师,就“羡慕”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教学放映员”。

这是一位意识和行动多么超前、课堂教学令人多么担心的年青教师呀!

现在市场上的教学软件确实丰富全面得很,但无论软件再“软”,对学生进行教学发挥主体生成性作用的永远是知识带有个性化色彩并处于动态发展中的老师。

以语文教学为例:背景,词语,段意,主题思想,课外延伸等教学环节内容,“软件”里,应有尽有,并且声音文字画面,有机结合,立体呈现,有汤有肉,色彩斑斓,随心如意。

为了醒目,更加增强呈现效果,屏幕上出现的标题与正文的文字,常常还用不同的色彩区分出来。为方便老师上课,设计者真可谓颇具匠心,想的周到具体又全面。

时代发展,出现了这种情况,怎能不使人说电脑好呢?但说“好”的同时,绝对不能完全过分依赖,不然,电脑磨热了,人“荒废”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变得单调枯燥无情无味了。

“主题思想”“段意”等内容都是用彩色字在电脑屏幕上动态地显示出来。这位老师根本就不用自己的嘴说话不用自己的手写字讲课,只是手握着鼠标,“放电脑”给学生看就行了。

一开始,学生感觉还行,毕竟是多媒体,新鲜生动活泼,学生有好奇感,个个都“看”得入迷。但久而久之,这位老师上课,老是只“放电脑”,没有变化的方式,学生也弄不清老师肚子里究竟有没有货?学生单调机械乏味的感觉慢慢就强烈了起来:即使呈现给学生的是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学生也认为那只是一种没有血肉“机械动态”的演示,学生总感觉不是在听“人”讲课,味同爵蜡,如同观赏塑料花一样,看着比植物鲜花还真唻,就是闻不到花香味。

看到这种情形,笔者不由想起多年前自己的一位讲课很“机械”知识很贫乏的初中语文老师上课的情形来:他把课文的主题思想或段意都用粉笔辛苦地抄在黑板上,同时要求同学们都抄在练习本上,留课下使劲背。

歪好有点教学常识的老师都知道,课文的“主题思想”或“段意”,应该是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消化理解课文后,自己从文中“悟”出来的,怎么能是老师硬“贴标签”硬告诉学生的呢?

我原以为,只有过去“落后时代”,才会有“拙师”对学生进行“贴标签”教学;没想到,现在已进入到“电脑时代”了,还有老师仍在使用“贴标签”的方法教育学生,只不过过去贴的是“粉笔标签”,现在换成“电子标签”罢了。

电脑确实是好东西,但再好的电脑也只不过是被人使用为人服务的工具而已。创造性劳动的主体肯定还是“大活人”。毕竟,世界上只有人才称得上是“万物之灵”。

课堂上电脑永远不会取代老师,上电脑课如何脱离电脑老师的控制(3)

课堂教学,有了电脑,老师就彻底“解放”了,这简直是讽刺和笑话。

“物”的工具哪来的血肉和灵魂?而教育是人对人“灵魂塑造灵魂”的创造性劳动,并且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和不可复制性。“放电脑”给学生看,老师个性化的鲜活的好恶思想如何体现?

众所周知,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用自己道德化的知识化和思想,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地同化学生的过程。

学生跟哪个老师上课,久了,就潜移默化地要受这位老师的“德才”影响,这是教育者必须带有主观色彩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客观的教育规律决定的。

上过学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某个老师的字写得好,往往就有学生不自觉地学他的字;或某个老师语言幽默,为人诚实,吃苦耐劳等,很可能无形中就被一些学生“偷学”去了。这种“书”外的“现实人”创造的教育效果,是机械地“放电脑”能收到的吗?这种动态的生成性的教育效果,是在哪“放”都一样的“死”电脑能做到的吗?

课堂上电脑永远不会取代老师,上电脑课如何脱离电脑老师的控制(4)

时代在发展,工具是进步了,但人的“脑子”如果不能按比例跟着协调同时进步,规范科学地利用好服务工具,工具再先进,有可能只是一种摆设和浪费,甚至说对人们的学习劳动生产生活还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破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