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品与用户心理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与用户的差异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1-19 13:14:35

产品设计离不开对目标用户的深层把握,只有深刻洞察了用户需求与用户心理,产品才有可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最终体验。那么在产品设计层上,存在着哪些需要注意的心理学原理?本篇文章里,作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不妨来看一下。

设计作品与用户心理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与用户的差异(1)

设计是对人性和需求——洞察的诠释。

优秀的设计起始于对用户心理和场景的理解和共情,加以良好的沟通和细腻的洞察,尤其是在机器到人的沟通,即当下的智能时代中的人机交互设计,指示什么是可能的操作、会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等。

用户体验设计正是以用户目标为中心的设计,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自然需要通过深刻研究“用户”,包括研究“用户需求”以及“用户能力”,其中能力又由“认知和行为”两方面构成,同时认知和行为也构成了对外界“感知和行为”的反馈

围绕认知研究产生的认知心理学,围绕行为研究产生的行为设计学,这大体构成“设计认知行为心理学”的核心。

设计作品与用户心理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与用户的差异(2)

如何理解认知心理学和行为设计学?就是今天要大家探讨的话题。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设计学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等。

行为设计学的核心部分是“福格模型”,它定义一个行为得以发生:行为者首先需要有进行此行为的动机,以及操作此行为的能力,以及在被提醒(引导)下触发进行。

围绕“设计心理学”和“行为设计学”所展开的设计模型,关于对心理学和设计等相关原则纷繁众多,如何将这些设计原则系统性的理解和使用、厘清设计模型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设计原则且吸收的关键。

二、认知心理学

1. 人脑的潜意识和有意识

我们来看一个小品的对话内容,以马爸爸和宋小宝的小品台词……

以上的对话有什么共鸣?为何会经常性出现类似的场景……

因为在我们日常中许多行为都是人的潜意识的反应。也就是说,行为发生时人们是无意识的,通常已经做了,我们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要说的话,或要思考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有两个非常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模块,我们称为两个大脑:潜意识和有意识,它们并不总是在互相沟通。

潜意识是无意识,它的反应是迅速的、自发的、感性的,也可以称为快思考。

有意识的反应是缓慢的、受控的、理性的,也可以称为慢思考。

设计作品与用户心理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与用户的差异(3)

2. 人脑的双系统理论

无意识和有意识,对应人脑思考的“双系统理论”。在2000年左右著名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首先提出了“双系统理论”, 这启发了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后者因为决策理论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表示,他认为人的大脑活动存在两种模式,他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快思考,代表人类的本能和习惯,可以快速且自动启动,耗费资源很少,经常为习惯、经验、刻板印象等认知偏见所支配。

系统2是慢思考,代表人类的逻辑和理性,其启动是被动、缓慢、 耗费资源的,存在意识控制。人的大脑进化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生存和传承。

人脑遵循能量最小消耗原则,能不动脑就不动脑,默认使用系统1思考,即快思考(潜意思)。

设计作品与用户心理之间的关系,设计师与用户的差异(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