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包含数据、文案、背景、BGM等内容的年度报告中,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会得到用户的青睐和分享。其中以微信为例,事实上此前微信曾在2018年推出过年度报告,但其中仅有的个人数据只包括使用微信的天数,毕竟使用这一应用的使用场景都过于私人。更进一步来说,微信超过12亿的月活人数几乎也无需在年终时再来“刷脸”,毕竟许多用户分享年终报告的平台往往也离不开朋友圈。
其实近年在互联网上能引起广泛讨论的年终报告,仍以书籍影音类居多,但这可能也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往往与隐私边界有着一定的距离。在互联网中对于各种各样的喜好,除了产生争论或排斥,也会有人会倾向于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层。而这也曾是论坛、社区一度风靡的原因之一,如今则衍变为微博的超话社区、豆瓣的小组、网易云音乐的各种音乐流派爱好者等。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同温层效应”,并且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在网络空间内,人们经常接触相对同质化的人群和信息,听到相似的评论,倾向于将其当作真相和真理”。对于愿意分享年度报告的人群,或许也是大数据报告无意间踩中了“同温层”。
因此比起盲目的煽情文案、与平台总体调性并不匹配的盘点、让用户略显尴尬的数据罗列等,不如放下年终KPI,抓住更易激发分享度、传播度的内容点,毕竟很少有人会想要分享自己花了多少钱、与谁聊天更为密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