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陵县弋江镇的俞先生出于好意,帮工友代领了5千元工资,然后通过微信转账给工友。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这位工友与俞先生取得联系,声称还没收到钱。俞先生得知后很着急,反复研究了好久,才通过微信账单找到记录。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误将钱转给了一个微信头像和工友相似的网友。
由于微信网友比较多,对于其中不怎么聊天的网友,俞先生不知道他是谁,甚至不记得是什么情况下加为微信好友的。不过,俞先生心想,这么大一笔钱,几天后对方应该也知道是别人发错了,自己通过微信向其说明情况后,这个人应该会退回的。
此后,俞先生接连数次通过微信语音呼叫对方均失败,其后他又通过文字告知对方原委,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这之后连续多日,俞先生均发送文字解释,希望能打动对方,退回钱款。
日前,俞先生走进南陵县弋江派出所求助,根据他的陈述,该所民警查看了其微信记录,并了解到他早已被对方“拉黑”,通过微信号与转账信息等线索,民警找到了这位收到“大红包”的网友,是该县烟墩镇一位女士。她坦承,上个月的确收到那笔五千元“意外之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将对方拉黑了。民警提醒她,这笔钱是“不当得利”,要不得。她表示,会尽快与俞先生联系,将钱还给他。当日下午,俞先生就收到了这笔钱。
转账前要确认信息无误
对于这件事,俞先生也觉悟到,“还是怪自己粗心大意,没有看清头像”。事实上,与俞先生一样,近年来各地均发生了多起微信转错账的案例,原因也基本上是手机机主误认头像或看错名称等。
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发生后好不好解决?记者与安然律师事务所吴寅寅律师取得了联系。她表示,微信转错账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造成这样的后果主要是当事人自身过错,要顺利追回不容易。对于这样的民事纠纷,不在派出所立案范围,只有条件允许,警方才可能介入协调,俞先生属于比较幸运的例子。
在很多情况下,当事人转错账后,不知道对方手机号码,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就连到法院起诉也很难,如果找微信运营企业,对方也往往会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拒绝当事人的查找请求。不过,在外地有当事人起诉微信运营公司获得对方真实身份的案例,但这个过程也同样不容易,而且各地有不同实际情况,这样的做法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因此,吴寅寅强调:“即使通过法律最终能解决,还不如市民自身多留意,转账前仔细确认无误后再操作。”同时她也表示,作为不当得利,这笔钱不受法律支持,不管从法律还是道德上说,均应该及时归还。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