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717天。
在昨天讲解的光的基本常识以后,有一位叫VeCa 胡濤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叶老师,为什么小光圈的成像质量好锐度高?”那我今天就想就着这个问题来跟大家讲一讲。
小光圈成像质量好,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镜头光学设计,在设计镜头的时候就是以一个f/8或者是f/11左右的中等偏小的光圈作为基准来设计镜头的,它的整个设计过程就是为了保障至少在这个光圈下我要达到一个最好的成像质量,其它的更大的或更小的光圈时会尽量去照顾,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光圈缩小以后我们的“弥散圆”比较小。哪怕是镜头本身就有一些问题,比方说对焦对不清、跑焦了,在弥散圆比较小时都会看不太出来。
我们今天重点就来讲讲弥散圆这个东西,其实它所造成的结果那个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景深”。也就是说大家通过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将知道为什么小光圈会获得大景深。
这个事实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我们先假设这有一个镜头,那么它现在正在对焦,对清了前方的物体,什么叫“对清了焦”呢?它的意思其实就是对方那个物体上所射出来的光线会被这只镜头准确的汇聚到我们的感光元件上,这个时候就可以拍清楚它。按照昨天的知识就是从一个点射出来的光线又重新被汇聚到一个点。此时比它更远的或更近的那些物体他们的光线不能精确的被汇聚在我们的感光元件上而是汇聚在感光元件的前方或后方,那个图形就不是清晰的,就会变成一种模糊的圆圈状,我们就叫“弥散圆”。
如果这种模糊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人一眼看见的,我们就会说你没有拍清楚这个东西,是模糊的,但是如果这种模糊小到我们肉眼几乎无法辨别的程度,我们就叫它“容许弥散圆”。我们允许你存在,反正我也看不清你到底清楚还是模糊的。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两张图示,第一张是大光圈的第二张图是小光圈的,不管光圈大小你可以看一下更远和更近的两个物体它最终射出来的光线汇聚在感光元件的前方或者后方位置其实距离是一样的,它们的汇聚点的差距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光线的夹角很不一样。在小光圈的时候射进来的光线夹角很小,也就意味着虽然光线的汇聚点离感光元件都是同样的远,但它们投影在感光元件上的最后那个模糊的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使用越小的光圈弥散圆的直径就越小。一旦它小到容许弥散圆的程度我们就视它为“清楚”的东西。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在我们对焦在一件物体上时,真正清晰的只有一个物面,比它更远或更近的事物注定是模糊的,只不过是模糊的程度不同;使用越小的光圈模糊程度越轻微,直到我们无法辨别。
最后还剩下一个问题:容许弥散圆到底是多小我们才容许它存在?这个问题各家有各家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答案。我可以给大家几个提示:它跟我们的照片最后放大到多大的照片有关。你只要有一点模糊,放大到两米大时它就是模糊的,所以他跟放大的尺寸有关;第二个它跟你感光元件的尺寸也有关系;第三个它跟你感光元件里面像素的密度或者说是单个像素的面积也有关系,如果你的容许弥散圆小于一个像素了,我们就视它是绝对清楚的;因为(容许弥散圆)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东西,所以它还跟人的感觉有关系,有的人他可能比较大条,他能允许很大的模糊程度仍然视它为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人就不行,所以我觉得作为摄影人而不是镜头的设计方我们就不用这么细的去追究这个问题了,你只要知道它的基本原理,知道它为什么小光圈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景深就可以了。
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光圈能得到大景深的这么一个现象,所以在使用小光圈的时候成像质量也会得到稍许的修正,至少比你使用最大光圈的成像质量还是要好一些。不过提醒一下,当你使用太小光圈的时候那么有可能因为光圈孔太小而引起一种叫”光的衍射“的现象,从而导致更差的画质。所以并不是光圈越小越好,而是在中等光圈上算是比较合适(能获得最佳成像质量)。
今天就聊这么多,有更多的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留言。希望系统学习平面摄影课或视频导演课的同学请点击下方蓝色“了解更多”。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71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点半,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