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发布蓝牙1.1版本,正式列入 IEEE 802.15.1 标准,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用于设备间的无线连接,传输率为 748~810kbit/s;
可以进行主副设备的区分,支持 Stereo音效的传输要求。
同年世界上第一款可销售的经典蓝牙手机面世——爱立信发布的T39。IBM也在该年推出了集成蓝牙的笔记本电脑IBM ThinkPad A30;
2003年蓝牙1.2版本发布,新增屏蔽设备的硬件地址(BD_ADDR)功能,保护用户免受身份嗅探攻击和跟踪。
采用了AFH自适应跳频技术(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增强了抗干扰能力,通过新增的Faster Connection 快速连接功能,让设备之间能更快速的连接设置。
同时对音质上也有了一定加强,新增eSCO(Extended 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 links)延伸同步连结导向信道技术,增强了语音处理,改善了语音连接的品质(可以提高蓝牙耳机的音质)。
有了新技术的加入,同年在蓝牙播放器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比如第一款蓝牙MP3——爱国者月光宝盒P08推出。
第二代蓝牙:EDR,助力高速传输2004年蓝牙2.0发布,新增EDR(Enhanced Data Rate)技术,过提高多任务处理和多种蓝牙设备同时运行的能力,使得蓝牙设备的传输率可达3Mbps。
突破单工模式的工作模式,支持双工模式。可以一边进行语音通讯,一边传输文档/高像素图片。同时,EDR 技术通过减少工作负债循环来降低功耗,带宽的增加,也让蓝牙 2.0 增加了连接设备的数量。
这个时期的产品代表,来源于Bluetake公司(现已不存)推出的型号为BT420的蓝牙立体声耳机,带有3.5mm转蓝牙的发送器,真是一个时代的回忆。
2007年发布蓝牙2.1版本,新增了 Sniff Subrating 省电功能,将设备间的信号发送间隔从0.1s延长至0.5s,让蓝牙芯片的负载降低;
新增SSP简易安全配对功能、支持NFC近场通信,传输速率约在 1.8Mbit/s~2.1Mbit/s。
有了出头的BT420的蓝牙立体声耳机,索尼爱立信也在这个时期直接赶上,发布了 Sony Ericsson P910i PDA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