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何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所表达的含义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3-02 04:35:24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何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所表达的含义(1)

清明时节雨纷纷

——咏清明古诗词赏析

王传学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清代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所引《岁时百问》中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因天热躲进洞穴纳凉;然后,在这个节气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在古时候也叫三月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咏清明节气的古诗词,大多围绕清明三候来写,主要描绘清明时节的美丽风光,及人们踏青赏春的活动。至于咏清明节日的诗词,则另当别论。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何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所表达的含义(2)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 清明三月节》,形象展现了清明三候的景象: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首联写清明时节傍晚的美景。“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即傍晚。“山渌”,山间清泉。清明时节傍晚的时候,山泉映着晚霞,大地显现出一片清洁明净的华光。

颔联描写清明一候“桐始华”。到了清明时节,先是杨柳絮飞扬,接着白桐要开花了。白桐树花开恰好在清明之时,所以古人用“桐始华”作为清明到来的标志。

颈联写清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鴽(rú)”,古书上指鹌鹑类的小鸟。古人认为,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清明到来,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古人以为不见了的田鼠变成了满地跑的鹌鹑,就是所谓的“田鼠化为鴽”。天气晴是阳,下雨湿阴,阴晴交汇就是雨后初晴的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晴阴之际天上开始出现彩虹。

尾联诗人抒发感叹:人们既然已经认识到清明时节大自然风云变化的规律,难道还担心布谷鸟延缓催耕吗?“雨谷”,布谷鸟。“赊”,遥远、迟缓意。诗人提醒农民,到了清明时节,春耕农忙已经到来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何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所表达的含义(3)

在清明时节,唐代诗人杜牧,于行路途中,可巧遇上了雨。细雨纷纷,引人断魂。杜牧的《清明》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候等自然条件。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正是此时节典型的气候特征。。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诗人的感情世界。“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里既指路上祭吊逝着之人,也指诗人自己。诗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诗人融景伤怀,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不由得愁绪满怀。如何排遣愁绪呢?诗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识)。“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这种景象不仅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更是表达了世人清明时节的思想情感,因而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这首《清明》诗流传甚广,成为清明诗的代表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何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所表达的含义(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