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中国是诗的国度,名篇佳作灿若星辰。
这中间有部分诗词通篇经典,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将进酒》、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也有部分诗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例如: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唐温如“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压”字;
张先“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今天我们来说说杜牧的《清明》,杜牧这首诗在中国的知名程度可以说就和清明节这个节日本身一样,千百年来,说“清明”而想到杜牧,说杜牧而想到“清明”,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像端午节和屈原一样。
只是不知你可曾想过:春雨淅淅沥沥、纷纷洒洒如此柔美,却为何让人断魂?路人要歇脚避雨为何不问旅舍何处有,而是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也没有一个典故。通篇都像大白话。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千古绝唱。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同为晚唐诗坛最耀眼的双子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下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中国有谚语——清明难得晴。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也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夏天的雨一来就是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春雨则不同,淅淅沥沥的,充满柔情蜜意。
可这柔美的春雨怎么就让诗人、路上的行人断魂了呢?
这就是此诗的妙处之一,我们要理解诗人和路上的行人为何断魂,就需要知道,在古代,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很浓郁的节日。当日,人们或游玩踏青,或上坟扫墓。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绝不是一个人漂泊在外,羁旅他乡。人们都赶着在清明前回家。就像陆游写的那样: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然而此刻诗人和路上的行人正是一个人在孤身赶路,又碰到淅淅沥沥、纷纷洒洒的春雨,此景此情,触景伤怀,叫人怎不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