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就有矜印的传统。
不论是书法字画,或是雕塑传器,在完成后都会留下款识,紫砂壶亦如是。
刻款矜印,既是对作品欣赏的自我认同,也能作流传后世辨伪之用。
紫砂款印
早期的紫砂是没有款识的,至时大彬时期,始在壶底有刻款。
大彬刻款
「阳羡茗壶系」记:
「镌壶款识,即时大彬初倩能书者落墨」
「竟运刀成字,书法闲雅」
「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
后印款行其道,至嘉庆时紫砂壶的印款形式基本确定,即:
1.题铭、书铭者的落款在壶身,用刻款;
2.制壶者、监制者、壶主人的落款在壶底、盖内、把梢,用印款。
以此延续至今。
定真辨伪
紫砂款识鉴定,不能定真,可以辨伪。
1959年作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紫砂款识,历来被认为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基于其有两个特点:
1.无论是印款,还是刻款,都很直观,比砂料、做工、造型等容易观察与把握;
2.款识的特征相对比较明显,利于分辨。
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款识仿制的技术也日趋成熟,所以款识更趋向于辨伪。
而定真的话,往往要根据其款识、泥料、器形风格等综合判断。
如何辨别
通过底章款印辨别紫砂壶,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因为你要对紫砂的知识、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这个是也是需要慢慢学习的。
例如,上期我们说到的一厂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