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肩最佳训练方法,什么叫做沉肩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3-18 15:04:28

沉肩最佳训练方法,什么叫做沉肩(1)

本文作者:Dirk Hsiang

归根到底就是 胸肋关节向内向下运动

含胸拔背,有的书上称为“涵胸”,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含胸拔背,是太极拳中特别强调的基本要领。在练拳的实践过程中,含胸和拔背是一对矛盾:含胸,就容易驼背;拔背,就容易挺胸。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令人悲哀地事实:很多人练了几十年太极拳,还是在像没有练过拳的人那样“自然站立”,或者“含胸驼背”!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究其原因,知道为什么要含胸拔背。

首先,含胸拔背是对呼吸的要求。《武当三丰太极拳》一书的作者刘嗣传在书中说:“双肩关节松沉,两肩头微向里扣,其气自归于丹田,胸感空虚,背肌圆撑,有宽舒之感。反之,听胸则气悬胸满,逆气上行难归丹田。”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武当道家向来善于练气,他们的体会体现了其传承的经验积累:含胸有利于行气。在佛教的“七支坐”中,也有开肩、含胸的要领。可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传统练气法中,都有类似的要求,说明了“含胸拔背有利于呼吸”这个结论的合理;这个结论的合理性;

其次,含胸拔背是劲整的要求。刚柔兼济方为劲整,纯柔无刚,会松懈无力;纯刚无柔,劲力缺少变化,都不能称为刚柔兼济。刚柔兼济不仅体现在劲力的变化形式,还表现在自身形体、筋骨的状态。含胸拔背的要领,很好的解决了身体阴阳刚柔的关系。太极拳的劲力是从下而上传递,所以太极拳要求人的身体上虚下实,含胸拔背是保持身体重心的必然要求。

沉肩最佳训练方法,什么叫做沉肩(2)

李亦畲在五字诀中说: “太极拳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就是说,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重心要下沉。如果是胸式呼吸,。上身就相对僵硬,气就容易上浮,造成下盘重心不稳。所以,只有做到含胸拔背,才能形成腹式呼吸,从而保持上虚下实,重心稳定。含胸拔背是一个整体化的动作,它不仅是中正之劲,还是一个蓄劲的过程。在运动中,含胸拔背的姿态为身体不断提供氧能量,并且完成劲力从脚跟到手指的传递过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含胸拔背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运动,不仅要求刚柔兼济,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意、气、力的合一 。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是说不可执着于气与力,是形成气、力相合的要领和内在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身体的要领如果与气、力相合的原则相左,就会造成气滞的结果。比如在运动中运用胸式呼吸或者夹肩、耸肩,就会造成与太极拳通常要求的气息下行的要领相背的结果,使身体重心上浮。气、力不和,又会“心静”,从而影响了意、气、力的合一 。

沉肩最佳训练方法,什么叫做沉肩(3)

对含胸拔背的错误认识大致有两类:

一种姑且可以概括为“自然说”,即练拳时站着不动,保持自然站立的状态;另一种大致可以概括为“合肩说”,即要求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

按照人体生理的构造来对比,上述两种对含胸拔背的说法,都没有合理的解决含胸拔背的这一对矛盾。

含胸“自然说”,实际上就是保持站着不动的自然状态。那么,什么也没有做,也就无所谓含胸拔背了;含胸“合肩说”,实际的效果,因动作程度的不同,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夹肩、颈部僵硬、胸部骨骼和胸部肌肉紧张。而且,“两肩向前合”的动作,必然造成耸肩的结果。那么,在做这个动作的同时,就失去了垂肩坠肘,其不顾此失彼?怎么兼顾太极拳要领和与运动的整体性?

沉肩最佳训练方法,什么叫做沉肩(4)

许派太极拳含胸拔背的具体要领介绍如下:

1.沉肩,肩部放松、并且向两边撑开,肩部动作如同扩胸运动时肩部的状态;

2.放松锁骨;

3.胸骨内收,随着胸肋关节向内运动,使胸脯由挺起凸出的状态,成为胸骨和肋骨内收、内敛的状态。实际上,是胸肋关节向内运动造成胸部使胸廓撑开的状态。在人体解剖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胸肋关节位于肋骨与胸骨的结合处。胸肋关节是人体运动幅度最小的一组关节,胸肋关节平时很少运动,当你有意地做挺胸——含胸运动时,才会感觉到胸肋关节的运动。

可以说,没有胸肋关节的运动,就不能做到含胸拔背。

4. 随着胸肋关节向内运动,肋骨由上向内向下放松,将肋骨向侧面、后面撑开。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注意胸肋向前撑开,形成挺胸——放松这样的胸式呼吸运动。含胸造成肋骨向侧、后扩张可使胸腔容积增大,背部饱满而浑圆有力;

5.脊椎骨由下而上一节一节向上挺,似有拉拔之意,使肋骨、双臂、头部有所依附而浑然一体,有八方支撑之劲;

6.含胸拔背,是胸腹放松、背后撑圆,即前松后紧的状态;

7. 含胸拔背,是与垂肩坠肘等其他要领相互统一、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

沉肩最佳训练方法,什么叫做沉肩(5)

含胸拔背,绝不可成为含胸驼背。含胸拔背,配合腹式呼吸扩大了胸腔容量,加长了气息在体内运行的距离,在不增加频率情况下加强了呼吸的强度和深度,并避免了运动中呼吸的气喘现象。含胸拔背的结果,造就了身体前松后紧,胸含背撑的状态。可以将两臂向前伸体验一下:含胸比挺胸时肩更易向两侧撑开,两手臂在含胸状态下,比挺胸状态可向前延伸近10CM左右,这样使两臂和上身左右调动更为灵活,而适应了技击的要求。含胸拔背,体现了前松后紧的虚实关系,含胸的松、虚,有利化劲蓄劲,拔背的紧、实的状态有利于放劲、发劲,使一势之内阴阳、刚柔兼备;

含胸拔背形成前松后紧、或者说前虚后实,造成身体后升前降的状态,很像近些年流行放在银行、酒店门庭,称为“财运常转”的那种被水推动的大石球。这种情形,有利于自身任、督二脉由后向前循环不息的运转,促进了气血运行,对养生长寿大有益处,这也是太极拳与道家导引养生术的相通之处。区别在于,道家养生纯以意行气,而武术讲意、气、力合一。气血旺盛、通畅异于常人,并非太极拳的出发点,对练武术功夫的人来讲,这些只是练拳所得的一个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技击而言,身体就是“善其事”的利器。所以,通过练拳获得一个好身体,是太极拳锻炼的最基本的所得。

含胸要注意的是:含胸不能过分,过分凹胸,不利于胸腹的放松和气血畅通,相反会压迫心脏,影响心肺功能,引起心悸、心慌及其它不良感觉和病症。另外,含胸拔背是与其他要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不可顾此失彼。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