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难点,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思路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3-26 12:27:28

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难点,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思路(1)

《法治新闻传播》2024年第1期

原标题:实现检察新媒体宣传提档升级的几点思考

作者:吴贻伙

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难点,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思路(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作为检察机关重要的舆论阵地,检察新媒体在塑造检察主流舆论新格局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以安徽的检察新媒体为例,经过多年发展,如何才能进一步突破自我、进阶发展,需要在客观总结成绩、找准问题和症结的基础上,寻找到适合自身跃升发展的清晰路径。

近年来,安徽省检察机关紧跟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大趋势,着力深化融媒体建设,充分挖掘自身现有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有效投入,使新媒体平台建设逐步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截至目前,全省三级检察院共开通各类网络新媒体账号750 多个,覆盖门户网站、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抖音、快手、知乎、喜马拉雅等多个交互平台。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全省有34 家检察院已经建成并实质性运营融媒体中心或者新媒体工作室。各地新媒体优质账号、优秀作品呈现良性竞争态势,多个基层检察院短视频宣传“破层出圈”。2022 年以来,全省共有25部新媒体作品在省级以上各类“三微”作品大赛中获奖;2022年度有4个新媒体账号在中政委“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中获奖;2022 年以来,全省有28个账号或单位在最高检相关展示或评查活动中获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全省检察新媒体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基层院对检察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尤其缺乏通过检察新媒体方式宣传检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的单位宣传部门和业务部门未能真正做到相互贯通,业务工作和宣传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三是资源匹配还不够平衡。新媒体运营团队人员缺乏、流动性大,大多数基层院宣传工作人员仅靠一两个人承担,无暇顾及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平台定位还不清晰。检察新媒体平台同质化问题突出,多数检察院的宣传产品发布模式为“一次生产、多平台发布”的“搬运工”模式,账号定位不清晰、互动性较弱、传播力不足。五是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还不够强。

思路一新天地宽。有短板不可怕,只要找准补短板的方法,就能锻造出长板;有难题也不要紧,只要掌握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就能促使问题迎刃而解。如何实现检察新媒体宣传提档升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阵地为基”

夯实新媒体宣传的“四梁八柱”

新媒体工作室建设和新媒体平台账号运营是搞好新媒体宣传的基础,也是实现各平台有效融合、上下级新媒体矩阵相互贯通的“四梁八柱”。从单机操作、各自为战,到并联运行、形成集体声量,离不开必备的应用场景,更离不开集组织指挥、智能管理、数据共享、交互运行于一体的融媒体中心。

目前,全省仅有三分之一的检察院建成了新媒体工作室或融媒体中心,与新媒体宣传越来越走向云端、越来越落地于手机端的形势不相匹配。应鼓励有条件的检察院根据自身实际,适度建成新媒体工作室;也可以市、县区院一体,共建共享。关于账号运营,要进一步从平台、内容、用户特征等各个维度对已开设的新媒体账号精准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媒体融合传播不是“一次生产、多平台发布”,而是“一次采集、多点分发”,需要根据平台特点、受众对象,进行再创新、再创造。

(二)坚持“盘活资源”

打造新媒体宣传专业团队

新媒体宣传是个专业活,针对目前全省检察新媒体宣传中人才短缺、人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拓展思路,既可以走专业人才引进之路,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派遣等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利用项目制来引入专业技术力量。

另一方面要向内挖潜,各单位要像培养检察官办案团队一样,重视新媒体宣传团队建设,既要善于在本院干警中打造“跨界组合”、多岗呼应,又要着力培养能采会写、能拍会剪的全能型选手,走新媒体专业化发展道路。要培养新媒体叙事能力强、能够把“有意义”的事情说得“有意思”的“金牌写手”;培养深耕平台运营规则、了解推广策略的“运营专员”;培养熟悉新媒体产品策划生产全过程、善于质量把控的“产品经理”。每一位宣传人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快速成长为全媒型、专家型检察宣传人才。

(三)坚持“机制创新”

力促新媒体宣传提质增效

机制好比是润滑剂,能够让工作更有效率、更有彩头,通过机制建设来激活“一池春水”。加强“一体化”运营机制建设,坚持“最高检统筹、省级院督导、市级院融通、县区院协同”的总体要求,复制推广成功机制的经验、尝试探索更多运营模式。

各市级检察院要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的统一调度,在宣传重点、报道节奏、方式途径上全面统筹,吸引优秀检察新媒体人才和业务骨干参与重点宣传项目。注意加强机关内部沟通及与新闻主管部门、其他政法部门的交流,通过共同开展联动策划,在粉丝引流和作品推广上形成合力。要积极探索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以“互联网 检察”指数排行榜和各类新媒体作品评选获奖情况为“指挥棒”,建立新媒体平台考核评价和宣传人员考核激励制度,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四)坚持“内容为王”

推动检察新媒体宣传接地气、有人气

在宣传产品策划上,要根据不同目标受众加强主题策划,围绕检察工作现代化加强专题策划,抓住不同节点做好选题策划,做到提前预判、火速行动。

在栏目设置上,要持续深耕特色栏目,做优常设栏目。从栏目的内容题材、呈现手段和整体包装上精心设计,塑造栏目内容品质和品牌辨识度。

在新技术运用上,要坚持自我突破、多角度呈现。灵活运用漫画、SVG、视频等新媒体表达方式,强化宣传质效。

在增强互动性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强后台管理。有条件的检察院可以尝试组建“新媒体平台答复团队”,设置法律咨询类话题和热点问题引导,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回应。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注重原始视频资料的留存,为后期的宣传提供第一手资料,增强现场感和传播效果。

(五)坚持“守土有责”

筑牢新媒体阵地安全防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各级检察院在新媒体内容发布上要如履薄冰,严格落实“三审制”,坚持分级分类审核、规范审核流程、压实审核责任。健全案件信息公开发布审核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要求。审慎“蹭热点”“蹭流量”,特别要防止官方账号泛娱乐化的倾向,防止官方账号与个人账号混同混用。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复杂多样性特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把“从政治上看”作为第一标准,警惕“流量陷阱”,杜绝“低级红”“高级黑”,避免把故事讲成了事故。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安徽记者站站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