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4-23 08:43:01

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1)

说晋国是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应该不存在太大的争议。

老覃之前写过《春秋五霸都有谁?说法多种,一清代学者提法独特,应和您想的不同》有提到过,自从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况提出过“春秋五霸”之说,世间便兴起了关于这“春秋五霸”的各种排法。

按照荀子的说法,这“五霸”分属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但西汉辞赋家王褒以提出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句践的排法,即用秦穆公代替了吴王阖闾。

到了班固那儿,排法又成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唐朝人司马贞在其所著的《史记索隐》的排法,其将“五霸”说成: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

不论是哪种排法,齐桓公、晋文公的地位都俨然不可动摇。

剩下的三个席位,却是众说纷纭。

在清朝人全祖望看来,秦穆公只是独霸西戎,吴王阖闾仅纵横江淮,越王勾践不过称雄于东南一隅。

吴王夫差虽然与晋争霸获胜,但转眼就国亡所擒,霸业成空。

至于宋襄公,不过一个沽名钓誉之徒。其好虚名而不务实,不自量力,最终落了下兵败身死而为后人笑下场。

全祖望在《鲒崎亭集外编》中开出了自己对“春秋五霸”的定位,这“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也就是说,除了齐桓公外,其余四“霸”都是晋国国君。

虽说这种排法也只是全祖望的一家之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晋国的强大。

要老覃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固然是一时无两之霸主,但他毕竟没有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策封。

相比之下,晋文公践土会盟,是亲受周天子策封为“侯伯”的。

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在崤之战中大败秦军,举贤任能,为政宽仁,垂拱而治。

晋景公在绕角之役、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终结楚国霸业,在晋齐鞌之战中降服齐国,续霸中原。

晋悼公尊天子而制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霸主”之称,当仁不让。

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2)

纵观春秋时期他诸侯国出现过的,如郑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之流,不过是昙花一现,逝如流星。

晋国出现了四位有实力称霸的霸主,即其为春秋时期第一强国实在是名副其实。

但又说回来,如此强国,为何会落到个“三家分晋”的悲惨下场呢?

一切得从西周末期的“文侯勤王”说起。

关于晋国的立国,《史记》里面连续讲了两个离奇的传说。

传说之一,说:武王在和一个妃子相会时,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帝对他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后来这个妃子果然产下了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的掌心上纹着一个字:“虞”。于是武王给这个儿子起名字为“虞”。

关于这个妃子,《左氏春秋传》说她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邑姜。

传说之二: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年幼的成王与更加年幼的叔虞在宫中玩耍、做游戏。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将之剪成玉圭形,递给叔虞,一本正经地说:“这个玉圭是封给你做诸侯的。”旁边的史官听了,立马请求成王选择一个好日子封叔虞为诸侯。成王分辩说:“我只不过跟他说的一句戏言罢了。”史官正色说:“天子无戏言。天子发了话,做史官的就要把它记载下来,礼成之,乐歌之。”成王吓傻了,他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玩笑话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只好按照史官的吩咐去做,选择了一个好日子,隆重地封叔虞为诸侯,封地就是周公刚刚打下的唐地。

成王不知道,他这么做,正应了当年上天给武王托梦时说的话:“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

不得不说,司马迁太会编故事了。

司马迁的意思,就是尘世中的一切前因,一切后果,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

好吧,不管怎么样,叔虞是得到了唐地为封国。

叔虞是姬姓,“虞”是他的名,他还有一个字,为“子于”,因为他成了唐地的诸侯,史家喜欢称他为“唐叔虞”。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逐晋水而居,改名为晋。

那么,西周历史上的晋国出现了。

由于西周的史事太过久远,在漫长的两百多年历史中,晋国都经历了哪些风侵雨蚀,已经漫渺不可考究。

让我们按下快进键,把时间跳到了周宣王年间。

这个时候,晋国当政的是晋穆侯。

晋穆侯在即位后第四年,迎娶了齐女姜氏为夫人。

过了三年,他领兵征伐条国,可能是失利了,听说齐姜生下一子,就给这个儿子命名为“仇”,以表达“此仇不报非君子”之意。

又过了三年,好战的晋穆侯领兵征伐千亩部族,大获全胜。凯旋之日,齐姜又生下一子。晋穆侯双喜临门,心情大畅,给这个儿子命为“成师”,以表达“成功师还”之意。

老覃在这里提醒一下,齐姜给晋穆侯连生两子之事,绝非闲笔。

因为,这个仇和成师,后来搞出了大事件。

大家也看到了,仇和成师都是晋穆侯的正妻所生,属于嫡生子。

但因为仇是兄长,被册封为了太子,成师只能靠边站。

对于晋穆公给这两个儿子的命名,民间是有非议的。

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3)

晋国大夫师服就说了:“异哉,国君给孩子起名字,把太子叫做‘仇’,‘仇’可不就是‘仇敌’的意思吗?又给小儿子起名‘成师’,‘成师’可是个大名号,是成全他的意思。名字是可以自己起的,事件的发展规律却是有定数的。现在给这两个孩子起的名字这么古怪,难保以后晋国不出大乱子。”

不得不说,师服这张乌鸦嘴太灵验了。

晋穆侯死后,晋国出现了一场大乱子——晋穆侯的弟弟殇叔篡位自立,迫得太子仇出逃,流落在国外长达四年多。

不过还好,四年之后,太子仇依仗国内外的势力,成功复辟,干掉了殇叔,继承了父亲的君位,是为晋文侯。

这个晋文侯接下来干了一件在史书上非常露脸的事儿。

老覃先前在《〈吕氏春秋〉的一则寓言被当成了史实》里有讲到:周宣王是西周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天子,他汲取了厉王施暴政而被逐的教训,克勤克俭,重修“文、武、成、康”之制,还利于民,平定四方,收服诸侯。致使西周出现了中兴之象。

但是,周宣王死,他的儿子周幽王继位——这个周幽王是个二世祖、败家子,他一下子就把这中兴之火掐灭了,甚至,把强盛的西周王朝给玩死了。

《吕氏春秋》一书里有一则虚构的“周幽王击鼓戏诸侯”的寓言故事,司马迁后来著作《史记》,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了改头换面的修补,写成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因为司马迁的修补,周幽王成了低智商的代名词。

但是,经过史学家考证,“周幽王击鼓戏诸侯”事是没有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更是无从谈起。

从《史记•周本纪》里面的记载来看,周幽王的最大罪过,就是他不应该违背西周建立的宗法制度,废世子宜臼而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

封建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

周王朝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的最重要一项是“嫡子继承制度”,即只有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国王或爵位的人。

前面说的晋文侯能继承晋穆侯的君位,完全因为他是晋穆侯的嫡长子。

褒姒的儿子伯服名字中有“伯”字,很可能他是周幽王的长子。

但褒姒只是周幽王的一个妃子,不是正妻,她生的儿子只能是庶子。在正妻生有儿子的前提下,庶子是没有王位继承权的。

周幽王的正妻是申国申侯的女儿,生有宜臼。

所以,宜臼被立为了太子。

偏偏,周幽王专宠褒姒,他废掉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的举动遭到了申后之父申侯的反对。

申侯联络鄫侯及犬戎入侵,*了周幽王,*了伯服,劫掳了褒姒,拥立宜臼,是为周平王。

但是,宜臼已经被周幽王废黜了,从法理上说,他已经丧失了继承王位的资格了。

再有,宜臼并不是在周国由周室臣民拥立,而是在申国、由申国国君扶上王位的,来路不正。

最糟糕的是,扶立宜臼的申侯,是联合缯国及犬戎进攻镐京、*死了周幽王、劫掠和火烧了镐京的周室罪人,即申国和申侯,属于周室的敌国和敌人。

因此,周平王的王位,明显属于僭越。

即周平王是一个得位不正的伪主。

为了匡扶周室,周室的近亲之国虢国的虢公翰也在携地(今陕西渭南)拥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周王,是为周携王。

周携王与周平王“二王并立”的局面维持二十一年。

这二十一年时间里,各地诸侯,纷纷站队,其中的晋文侯,昏头昏脑地站在了周平王这一边,并亲自*了周携王。

这就为晋国接下来的内乱埋下了伏笔——晋文侯自己是依据周礼登上君位的,他却支持了勾结犬戎*害父兄的乱臣贼子周平王,这不能不让他的弟弟成师有所触动。

话说回来,晋文侯*掉了周携王,从而得到了周平王赐“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

周平王还作了一篇《文侯之命》来答谢晋文侯,准许他在汾水流域扩张。

这件事,史称“文侯勤王”。

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4)

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继位。

也不知晋昭侯怎么想的,他竟然封叔叔成师于曲沃。

成师也因此有了“曲沃桓叔”的称呼。

曲沃的城池比国都翼城还要大,这就更加鼓励到了曲沃桓叔的野心。

曲沃桓叔勾结晋昭侯的重臣,里应外合,*了昭侯,霸占了翼城。

不过,周礼中“立子以嫡、立子以长”的思想深植民心,并且根深蒂固。

跟上一次殇叔篡位败亡一样,曲沃桓叔得不到晋国军民的拥护。

不过,他的命好,没有像殇叔那样被*,仅仅是被驱赶出了翼城。

晋国军民拥立了晋昭侯的儿子晋孝侯,诛*了潘父。

曲沃桓叔这次尝试虽然失败,但已经充分证明了曲沃有能力取代翼城。

曲沃桓叔仅比晋文侯小三岁,从翼城败归,他已是古稀老人,没有太多精力折腾了,就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儿子庄伯鳝,带着遗憾走完他的人生。

曲沃庄伯鳝继位后,在晋孝侯十五年攻入翼城,*掉了晋孝侯。

但情况和上一次相同,庄伯遭到了晋国军民的反攻,无法在翼城立足,只好撤回曲沃。

晋国军民拥立了晋孝侯的儿子晋鄂侯。

晋鄂侯是个短命鬼,在位仅六年就病死了。

庄伯趁着翼城权力出现真空,发兵夺位。

周礼讲究“国丧不伐”,即一个国家的国君死了,即使是敌国,也不应该在其丧礼期间发动战争的。

庄伯这个做法,实在太过份了。

而且,周平王也感念晋文侯当年对自己的好,他指使虢公统兵讨伐庄伯。

这样一来,庄伯在政治、道义和军事上都处于被动,只好仓皇走保曲沃。

晋国军民于是拥立了晋鄂侯的儿子晋哀侯。

和曲沃桓叔一样,庄伯也满怀遗憾地走完了他的人生。

庄伯的儿子继位,史称“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比他的父亲、爷爷更加凶悍。他出动军队*入翼城,成功地掳走晋哀侯。

晋国军民于是拥立了晋哀侯的儿子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小子侯在位只有四年,又被曲沃武公擒*。

虢公受周釐王指使,讨伐曲沃,拥立晋哀侯的弟缗为晋侯。

但这里的翼城已经很衰弱了,已经无力和曲沃抗衡了。

而且,曲沃武公不像他的父亲、爷爷那样脑袋一根筋,他灵活变通,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灭了晋侯缗后,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

周釐王一来贪财,二来也觉得自己无力改变曲沃欺压翼城的命运,就坦然笑纳,封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是为晋武公。

至此,晋武公尽并晋地而有之,史称“曲沃代翼”。

但晋武公的晋君之位是破坏了周礼,通过武力夺取来的,是一次小宗取代大宗的内乱,在伦理上站不住脚。

作贼心虚的晋武公生怕晋国国内其他大支的公族势力会效仿自己,于是磨刀霍霍,大肆屠*血亲公族。

晋武公死后,他的儿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有雄材大略,他四面扩张,先后伐灭霍,魏,耿,虢,虞等诸侯国,晋国空前强大。

在对待国内的血亲公族的问题上,他对手段比父亲晋武公更残忍,不*尽赶绝不肯善罢干休。

他采纳了大臣士蒍的建议:命令所有公室成员移居到同一座城居住,聚而诛之,并将该城命命为绛,晋国都城也就从翼城迁到了绛城。

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5)

晋献公溺爱骊姬,为了让骊姬的儿子奚齐能顺利继位,并且高枕无忧,他*害了太子申生,还将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驱逐出境。

不得不说,晋献公对公室的提防与戒备已经到了一种连亲儿子也信不过的程度了。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

奚齐被申生的忠实追随者里克*掉了。

晋国的另一个大臣荀息于是改立晋献公的弟弟悼子。

里克又*掉了悼子和荀息,邀请逃亡到翟国的重耳回国继位。

重耳不知里克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敢自投罗网,婉然拒绝。

里克于是改向躲在梁国的夷吾发出了邀请。

夷吾不甘错失良机,他寻求到秦国秦穆公的帮助,回国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继承了爷爷、父亲屠灭公族的做法,派宦官履鞮带领一批*手潜入翟国追*哥哥重耳。

重耳只好改逃往了齐国。

晋惠公回头又诛*了“弑二君*一大夫”的里克,此外,还诛*了邳郑、七舆大夫等晋国大臣,还反噬帮助过自己的秦国——他在秦国遭遇到饥荒的情况下,发兵进犯秦国。

晋惠公并非秦穆公的对手,兵败被俘。

不过,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公经不起夫人的哭诉,放了晋惠公。

重获自由的晋惠公也不能没有点表示,他让太子圉到秦国当人质。

不过,经历这番变故,晋惠公患上了重病,不久咽气了。

太子圉瞒着秦穆公,偷溜回国,继承了君位,是为晋怀公。

秦穆公恨晋怀公不辞而别,找到了重耳,拥他为晋君,发兵攻入晋国,*了晋怀公。

重耳当国,是为晋文公。

前面说了,晋文公和齐桓公是春秋乱世公认的霸主,而晋文公甚至被周襄王正式为“侯伯”。

这是因为他听从了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意见,在周襄王被王弟带驱逐之时,仗义出手,*了王弟带,迎回了周襄王。后来又在周顷王亡故、周王室公卿争权之际,派赵盾出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

晋国为啥分三家,晋国为什么最后落得三家分晋(6)

强大如晋文公,对国内公族的提防也犹如防洪水猛兽。

他立下了法令,除了国君嫡传,其他所有的晋国公子必须送到国外。

如此一来,出现了“晋无公族”的局面。

公族是没有了,但执政工作还是需要人*。

晋文公没有三头六臂,他就把原本地位低于公族的异姓卿、大夫提上来,创立了“三军六卿”制度,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等家族替代公族管理朝政。

晋文公没有想到,他这么做,是是防得了家贼防不了外贼。

卿大夫执掌了晋国军政大权,势力不断坐大,渐渐架空了晋国国君,成为了晋国的实际统治者。

六卿互不服对方,互相开撕,最后“三家分晋”,终结了晋国的历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