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这个字,让人第一联想到的,不是它本身的含义,而是它用来代替的内容--计数。
在没有数字化计票的年代,人们的计票方式就是写“正”字,一票写一划,一个“正”代表5票,最后计算多少票,就数有几个正,最后一个“正”如果不全,就记几划。
这种计票的方式,既简单粗暴却又能非常准确。其实就算数字化已经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仍然还有很多计票都是采取的这种方式。
既然明白了计数的方式,那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会用“正”这个本身不是数字的东西来记录数字呢?
五划正
其实,这正是人类的返璞归真,我们从各种口口相传中了解到,最早人类的语言就是数字。但这种数字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数字,他们用草绳,打一个结就代表一个数。
而用“正”这个字来记录,实际上和传说中草绳打结是一个道理。
人们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因为音乐本身传递的并不是歌词本身,而是音乐的美感,听觉的享受。
那么我们是否认可,数学也是无国界的,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呢?因为它不仅像音乐那样,无国界,而且它本身的公式,表达方式也是事件通用。
这就是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
万物皆数说起数学,10个男人中9个男人都说难,10个女人中10个女人都说难。数学仿佛成了我们学习中最大的绊脚石。
而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一旦某人的数学很好,好像他的理科方面成绩都不会差;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数学很差,那么他的理科方面成绩都很糟糕。
这个看似伪定律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一句,但回想一下你的学习生涯,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万物皆数。
在书店闲逛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么一本关于数学的书,《万物皆数》。不瞒你说,上初中前,我的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但到了高中,数学就一知半解了;到了大学,微积分就完全让我崩溃了。所以,我也是那90%中的人。
但这本《万物皆数》依然吸引了我,作为一个数学学渣,竟然也能被这本书的“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给着了迷。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米卡埃尔·洛奈,应该说,他仅仅是一名名不经转的法国数学学者。百度一下他的名字,也仅仅看到了《万物皆数》一书作者,甚至都没有他的个人简介。
但却是这么一位无名学者,却构建出了这么一本《万物皆数》。就是这么一本奇葩的数学书,竟然还考究到人类的文字起源。所以,洛奈才敢起了这么个名字,万物都是数学。
那么这一本《万物皆数》到底有多有趣呢?我就给各位小伙伴来解读一下吧。
万物皆数
古代的“平板电脑”当我们还在说着人类用草绳记数的时候,欧洲两河领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平板电脑”,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平板电脑”吧。
同样的,在没有数字的年代,美索不达米亚人怎么去计数呢?故事就开始于这里。
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畜牧的方法,人们之间也已经有了贵贱之分。我们姑且称那些拥有羊群的人叫做羊群主。
土地主拥有很多羊群,但他们是不会自己去放羊的,那么这时候总会有民苦民众来代替他们放羊,给他们打工。
那么问题来了,在没有数字的年代,人们怎么去计算羊的数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