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圣”指孟子,那“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程颐
C.朱熹
D.董仲舒
2.“三人行,必有我师”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3.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内容是“【 】”与“【 】”。
A.礼 仁
B.民 君
C.德 仁
4.孔子一生所审慎持重的"三慎"之一——“【 】”,既是他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也是他对待具体作战行动的基本原则。
A.慎战
B.慎斋
C.慎疾
5.孔子认为民心向背对于战争的胜负影响极大。他曾把“足食”“【 】”“足信”列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A.足兵
B.足谋
6.《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一部【 】著作。
A.语录体
B.纪传体
C.国别体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 】。
A.《论语·子罕》
B.《论语·子张》
C.《论语·述而》
8.“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道德经》
10.孔子弟子中为人好学,且“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 】。
A.颜回
B.冉耕
C.冉求
D.仲由
11.孟子认为人有“四端”,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辞让之心,礼之端
B.羞恶之心,仁之端
C.恻隐之心,义之端
D.是非之心,信之端
12.《孟子·尽心》中提出“君子有三乐”,以下不属于“三乐”的是【 】。
A.聚钱财而有之
B.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3.儒家“五常之道”,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那么“五常”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温良恭俭让
C.金木水火土
D.礼乐射御书
1.“战国”一词原指秦统一以前的“七雄”,自西汉【 】编订《战国策》之后,它遂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专用名词。
A.刘向
B.白起
C.宋玉
D.荀子
2.战国时期,“境内皆言【 】”,兵家辈出,著述宏丰,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牢固基础。
A.兵
B.农
C.商
D.政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激烈的兼并战争。为解决兵源问题,各诸侯国都实行以【 】为单位的征兵制度。
A.郡县
B.行省
4.战国时期,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保存和发展自我,南北相联的“【 】”与东西联合的“【 】”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应运而生。
A.合纵 连横
B.连横 合纵
5.战国时期,【 】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要地,并且是武器制造和兵员集结的基地,多处于水陆交通枢纽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A.城邑
B.围场
6.战国时期,兵家和其他诸子都强调【 】是“邦国之固,而山川社稷之宝”。
A.关塞
B.交通
7.战国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封建化程度的加深,诸侯列国在军队建设中普遍贯彻实行以【 】为核心的各项措施。
A.法治
B.德治
8.战国时期,【 】地处中原腹心,被称为“天下之胸腹”。
A.魏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9.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使得邺城民富兵强,称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的人是【 】。
A.大禹
B.史禄
C.孙叔敖
D.西门豹
10.既是战国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封建兼并战争出现的标志是【 】。
A.晋阳之战
B.桂陵之战
C.赤壁之战
11.公元前307年,【 】为了对付北方胡人的袭扰,开始“胡服骑射”,穿少数民族短而紧的服装,练习骑马射箭,组建了中原地区第一支骑兵部队。
A.赵武灵王
B.秦惠文王
12.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 】引入中原。
A.汉灵帝
B.隋文帝
C.赵武灵王
D.北魏孝文帝
13.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是【 】。
A.秦国商鞅变法
B.楚国吴起变法
C.魏国李悝变法
D.赵国胡服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