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拉松运动在过去10年取得巨大进步,但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大众马拉松运动、马拉松产业和路跑装备等等蓬勃兴起。
从专业竞技领域实事求是说,虽然我国去年男子半程马拉松取得突破,但总体而言,我国竞技马拉松成绩过去十年进步不大,现役选手与前辈相比,训练条件更好、训练保障更到位、训练经费更充裕、运动员收入水平更高、大众和媒体关注更多,但其成绩却不及前辈。
另一方面,我国与世界乃至日本在中长跑领域的差距绝不仅仅只是马拉松的差距,我国近年来在场地中长跑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
中长跑是一个体系,中长跑绝不仅仅等于马拉松,没有良好的场地中长跑能力,其实也难以涌现真正的高水平的马拉松选手。
对于场地中长跑,大众对其关注度可能不如马拉松,大众关心的焦点还是在长跑健身和马拉松运动,但场地中长跑和马拉松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从专业训练角度来看,没有说哪个运动员从小就专门只练马拉松,基本上都是兼顾场地中长跑和公路跑,慢跑虽然体现的是耐力,但竞技比赛比的是速度,中长跑项目本质比的是高速保持能力,所以速度能力也至关重要。
从耐力和速度两种能力训练角度而言,如果只练耐力,那么就容易丧失速度能力,而速度能力和耐力能力相比,相对速度能力是更难练的,所以世界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都是从场地中长跑逐步转项而来的。
如果一个运动员只是从事马拉松训练,就会带来这样一个问题,这名运动员刚开始时进步很快水平也很高,但达到210-220水平后,想再进到210以内就非常困难。
而那些优秀的5000-10000米选手,刚从事马拉松运动,成绩可能也很一般,但他们的后劲很足,发展潜力也更大。
换句话说,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只练耐力是可行的,成绩也会明显进步,但对于专业马拉松选手,只练耐力,成绩是不可能取得突破的,他们更要重视速度和耐力的均衡发展。
正因为我国场地中长跑水平相比90年代退步更明显,所以导致虽然现在看起来马拉松很热,但我国马拉松选手成绩长期在210-220之间徘徊,想要更进一步十分困难,选手始终在比赛后程出现明显掉速,也即速度保持不住。
从我国参加国际大赛,比如奥运会、田径世锦赛来看,5000-10000米长期无人能够达标参赛,由此就能看出我国场地中长跑的水平。
而我们说日本马拉松水平高于我国,但其实日本选手在奥运会、田径世锦赛5000-10000米也能派出多位选手参加,日本是在整个中长跑领域,而不仅仅是马拉松,全面领先于我们,日本在场地中长跑领域的领先使得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马拉松项目输送优秀选手,因为优秀的场地中长跑选手发展成为优秀马拉松选手的概率很高,而只练马拉松的问题就是成绩达到高水平后很难再取得突破。
好在我国目前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在场地中长跑比赛中设置更多规则,改变教练员、运动员只要名次不看成绩的积弊,中国田协除了关注马拉松比赛,也开始注重发展大众场地田径达标赛,也就是我们要对整个中长跑训练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而不仅仅眼里只有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