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若用力大小相同时,拍面固定时,增大力臂可以增大切向力,也就是摩擦力。若球友们在发球或拉球过程中,撞击多而摩擦少的话,可以尝试增大力臂,使用力的方向远离球心,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切向摩擦力增大时,撞击的力量就小了。而且,当力F的力臂越来越大时,撞击的正压力会越来越小,而切向力本质是拍和球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成正比,当压力变小时,摩擦力也会变小。所以,若球友们在拉球过程中,撞击特别少,出现“干蹭”的情况时,尝试减小一点力臂,用力方向靠近球心一点,以获得较大的正压力,从而获得较大的切向摩擦力。
以上是球友们在拉球时最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所以当我们了解了正压力与力臂的关系后,就应辩证
地处理好。在击球时,既不要过分“薄”地摩擦(造成打滑现象),也不要过分“厚” 地击打(造成球与拍的碰撞而不是摩擦的现象),才能保证球被击打后有很强的旋转速度。
二、用力大小一样时,减小拍面和用力方向的夹角,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
和第一张图相比,当拍面和用力方向的夹角变小时,其切向摩擦力会明显增大。球友们要想增大摩擦力,要控制好拍面,让拍面和用力方向尽可能的一致。但不能出现拍和用力方向重合的情况,此时没有正压力,摩擦力也会减小,出现球“打滑”的现象。在实际拉球中,拍面的角度受到来球旋转的限制,要注意调整。此方法的本质和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一个调整用力方向,一个调整拍面角度而已。
三、增大发球时的作用力
由上图可知,增大发球或拉球时的作用力,既可以增大正压力,又可以增大切向摩擦力。拉球时可以让球又爆又转。
那么如何增大发球或拉球时的作用力呢?
1、合适的引拍距离。
发球时,球拍从发球开始的迎球挥拍到击中来球的球拍触球这一段的挥拍动作,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这样才便于发力。加速距离过近会使最大力点没有发挥出来,加速距离过远又会使最大力点开始消退。所以加速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使发力受到影响。
2、发球时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
发球时,力从地起,顺着足→小腿→大腿→躯干→上臂- 前臂→手→球拍,球拍再作用于球上为止。要充分发挥各关节的动量传递的加速作用。因此说,看发球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大概水平是有一定道理的。
发球时,球拍与球接触时,球在开始阶段的加速度小于球拍加速度,因此,球拍能继续跟随球并不断加力,直到球的速度超过球拍加速度,或因拍、球之间运动方向的夹角变大的差别才使球与球拍脱离。所以增大击球瞬间的球拍作用力,使球拍在击球瞬间的加速度越大,球拍摩擦球的时间就越长,更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反之,如果击球瞬间作用力不大,球拍的摆速没有加速度或有负加速度时,则将因球的飞行速度很快超过球拍摆速而提前出手,那将减弱球的旋转,而不利于我们制造很强的旋转发球。
四、发球时,可以适当“包裹”一下球,可以增大摩擦。
无论是发球,拉球,或是搓球时,让球拍的拍面适当的"包裹”一下球,而不是沿切线方向直接擦过去,可以有“吃球”的感觉。因为球拍挥动的弧线方向与球的飞行方向趋于一致,击球作用时间变长,有一个随球挥摆的过程。许多业余高手在搓球时,会看到有一个“U”形的舀水的动作,就是在包裹球。同样的道理,发球时,也可以适当的包裹一下,以获得更好的旋转。但是要注意,这种方法改变的幅度是有限的,而且不能影响发球的挥拍的速度和加速度,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包裹的角度也要自己慢慢去体会,调整。
五、借助抛球后下落的速度或回抛的速度来增加球的旋转。
球抛得比较高后,下落后正压力增加了,则摩擦力也增加了,旋转强度就增加了。可以避免球在拍面上因摩擦过薄、正压力不够而打滑来加强旋转。但是对于业余球友来说,高抛球练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只要抛球高度够16厘米即可。不过球友们可以利用适当的回抛来增加击球合力,以获得较大的摩擦速度。或许有人说,抛球必须是竖直向上抛,可是仔细观察国手的话,他们在抛球时都有一定的回抛,只要不是太明显就可以,乒乓网的郭云鹏老师曾说过一个尺度,抛球点到最高点的连线和竖直线的夹角不超25度就可以。这样球有一个向内的速度,球拍迎着球用力,两个速度合成后会获得一个较大的摩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