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直板摩擦技巧,直板摩擦乒乓球上部的训练方法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5-17 00:55:17

乒乓球直板摩擦技巧,直板摩擦乒乓球上部的训练方法(13)

个人感悟:

跟横板反手拨球同理,动作越简单越好,尽量少压板型,一开始平推就行。千万别前面"压板型",后面"使劲抬",纯粹自我折磨,关键效果还差。

中国式直板推挡,主要靠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互相配合、协调工作,传导力量,控制落点。特别是传统直板正胶打法,要求非常之高,是难点所在,也是精华所在。

二、曾经"未来展望",成真了吗?

乒乓球直板摩擦技巧,直板摩擦乒乓球上部的训练方法(14)

文章最后,马教练还对未来"摩擦与撞击"发展演变进行了一个展望。我查了一下,该文发表于2014年。

时间是最伟大、最公平的裁判。转眼间,六、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哪些地方预测对了?哪些地方有偏差?大家自有公论。

让我们再次重温,作为"摩擦与撞击"系列的结尾。

1、如果说老瓦、孔令辉一代所代表的是横板的技巧派的话(我认为萨姆索诺夫、波尔亦属同类),现在却是张继科、樊振东一代更凶狠,力量、旋转兼顾的一代。所以,撞击非但没有失势,反而变得更有生命力了。因为当道的撞击 摩擦式的弧圈球就是这么要求的。

2、塑料球来了,根据试打效果看,旋转、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这样,力量的地位就会明显升高、加大。而要发出更大的力,除了技术动作合理以外,离开撞击这个核心元素免谈。

3、再现代的技术也是脱胎于前一代,甚至前二、三代的技术而来,没有无本之木那一说。所以除了细节上的改动、调整,动作的具体要求与时俱进,只要乒乓球还存在,只要那个球台的距离还存在,撞击就永远也死不了!

4、撞击比摩擦更能在早期训练中帮助习球者建立手感、建立发力机制,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我认为至少在近期,仍然如此。

5、反手技术的突变,使得原有指导思想受到了冲击。至少在职业选手圈子内,反手进攻技术已经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成为组织进攻的发动点,是一个运动员综合实力的体现。当然,这是在职业选手层面的现状。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在建立较好的手感后,加强弧圈球的旋转成为必须。而现代理论对拉弧圈球有很高要求:先击实,后擦转,具体地说就是:上台→拉转→弧线低→拉死。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