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柔道的后遗症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06 16:44:58

练柔道的后遗症,(1)

2021年7月31日,法国队选手克莱热(下)与日本队选手向翔一郎在男子90公斤以下级比赛中角逐。当日,在东京奥运会柔道混合团体赛中,法国队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图)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在日本柔道队输给法国获得银牌后,25岁的向翔一郎强忍泪水,向公众道歉。

“除了金牌,其他都不是奖牌。”作为日本的柔道队员,他们深刻奉行着这个理念。

“一切都是为了胜利。”连续获得两届奥运金牌的日本柔道名将大野将平也曾在采访中这样表示。

作为柔道运动的发源地,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每年围绕着这项运动,日本国内会举办名目繁多的比赛。在日本,柔道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还是学校教育框架下的体育教学项目。

然而,作为一项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当日本儿童从小就把“赢得胜利”当成目标,副作用和争议也随之而来。

直到2022年3月,全日本柔道联合会决定,取消已经连续举办18年的小学生全国柔道比赛。

“我的成长充满痛苦”

当全日本柔道联合会的声明发出后,小林惠子迅速转发了这则消息。17年前,小林惠子15岁的儿子在柔道馆训练时发生了意外。

“我的儿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却再也不可能回到正常生活。”小林惠子说,儿子的余生都将伴随着一种名为“高级脑功能障碍”的严重疾病。

那之后,难过与自责一直笼罩着小林惠子,“如果我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故,我绝不会让他从小就去练习柔道。”

2010年,小林惠子与丈夫成立了全国柔道事故受害者联合会,该联合会致力于保护柔道事故受害者家庭的权益,呼吁体育教育相关各界重视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目的,为保护儿童人权而努力。

在小林惠子看来,让柔道运动归于柔道运动,而不是一开始就以打败对手、赢得胜利为目的,对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小学生全国柔道比赛被取消后,在该国社交媒体上,“胜利至上原则”已经成为一个热词。

在众多评论中,最为醒目的是一条来自一名网友小学时苦涩的回忆,“我哭了,我想起了我的小学,和无数个不想训练的时刻。”

在日本电视台对一名大学生的采访中,他也回忆起自己在小学六年级参加小学生全国柔道比赛的过程,为了符合参赛要求,教练强迫他在比赛前迅速减掉6公斤,为此,他每天只能吃大麦饭和魔芋。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赢得胜利,一些同学会诅咒对手。”据这名大学生透露,由于小时候痛苦的回忆,他曾在小学之后离开过柔道圈,直到大学,才重新加入柔道俱乐部。

“当我们采访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柔道时,我们很震惊地发现,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为了赢’。他们沉浸在胜利的构想中,伤痕累累。”柔道专业网络媒体“eJudo”的主编古田秀树表示。

他还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小学柔道队员到了初中依旧无法获胜后,他们会完全放弃这项运动,“因为除了赢,他们无法从这项运动中获得成就感。”

胜利的代价

2004年起,小学生全国柔道比赛在日本首次举办,从那之后,这项比赛每年都会诞生出一批脖子上挂着奖牌的佼佼者。

他们被家长和老师们簇拥着,享受着柔道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但奖台之下,更多的儿童参赛者所承受的是失败、伤痛,甚至是严重的事故。

成立全国柔道事故受害者联合会12年,小林惠子看到成百上千个因柔道事故而坍塌的家庭,正如她自己一样。

直到现在,小林惠子依旧能够想起17年前,儿子在柔道馆内发生事故时的情景。

“周围的人把身体明显僵硬了的孩子送到医院,医生判定他脑部受到严重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法,医生给他评为 5 分。而根据这份评估表,满分15分的情况下,低于8分,便意味着存在严重头部外伤意识障碍,直接威胁生命。”17年来,小林惠子总是一遍又一遍对外界回顾起这段梦魇。

通过周围人的讲述,小林惠子也慢慢拼凑出儿子昏迷前充满痛苦的7分钟,他被柔道教练摔在了地上很多次,中间两次失去知觉,最终,他因急性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伤、颈椎损伤、颞骨和咽喉骨骨折而被送往医院。

幸运的是,小林惠子的儿子并没有失去生命,但他成为冠军的梦想再也无法实现。

“很长一段时间,我感到孤立无援,在道场上,训练和*人的界限过于模糊。”小林惠子说。

在2010年3月,小林惠子与丈夫成立了全国柔道事故受害者联合会。小林惠子清楚记得,他们第一次举办座谈会是在8月,最初他们定了能容纳100人的会议室,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报名人数很快超过了这个数字。

在对受害者群体展开调查后,小林惠子与丈夫发现,在日本,1980 年至 2010年的30年间,因练习柔道而死亡的儿童人数达到118人,还有300多名儿童忍受着柔道事故受伤或脑震荡的后遗症。到2021年,日本儿童因柔道而死亡的人数“至少 121 人”。

小林惠子发现,这些数据仅限于专业道场,一些业余的私人道场数据并未统计其中。

“柔道是除了橄榄球外,日本受伤率最高的社团活动。”名古屋大学学者内田良根据统计资料指出,1993年至2013年间校园体育类社团当中,橄榄球和柔道分居受伤率最高的第一、二名,特别是头部外伤的情形最为严重。以柔道为例,最多的就是脑震荡和急性硬膜下血肿,约80%的头部外伤都是发生在练习阶段,而非比赛当中。

而美国柔道联盟运动医学部主席、日裔美国人罗伯特·西海医生通过与事故伤亡者家属谈话发现,日本文化强调“不放弃”(在日语中被称为“我慢”)的特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教练或儿童自己不重视轻微脑震荡。但危险的是,若初次受伤不久后头部再度遭受创伤,就可能引发“二次冲击综合征”,后果会更加严重。

尤其是在2019年,日本连续出现小学生在练习柔道过程中受到重伤,甚至死亡的事故。当年1月,群马县一位小学4年级学生因为练习柔道受伤,并接受住院治疗。9月,一名小学5年级学生在柔道的对抗训练中伤及头部,造成急性硬膜下血肿后不治身亡。

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两例事故都发生在当事人长时间练习柔道的情况下。9月的事故中,这名小学5年级学生在白天社团练习后,还想继续在晚上训练从而留了下来,相约和其他小学生一起进行对摔的自由练习。而群马县小学4年级学生也是在早上6点半就开始集合练习,到了晚上7点,又开始了一轮柔道训练,最后发生重伤事故。

两起事故发生后,全日本柔道联合会紧急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全与防护安全,每天练习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每周柔道练习不得超过4天。除此之外,联合会还要求教练劝导避免造成学童过度的身心负担。

但是,依旧有很多学校社团或柔道团体为了赢得胜利,而将训练转移到地下。

“柔道之国”

1882年日本人嘉纳治五郎改革柔术创立柔道。

140年来,这项运动的核心精神一直是八个字“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意思是将个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运用好,但不只是追求自己的进步,而是尊重和感谢对手,追求自身与他人的共同进步。

5年前,当中国柔道运动员刘忠第一次到日本道场,就为他们礼节感感到震撼。“只要我们一上垫子,大多数人都是要行跪拜礼,要对整个场地和对手及教练表示感恩。最后也要以这种礼节结束。”

在中国,刘忠从12岁开始练习柔道,从16到18岁,他拿到过两次全省冠军和一次季军。

他对南方周末说,“日本是柔道之国,到了日本更会发现,在这里柔道确实是一个全民项目,每次去看比赛,看台上入座率都能到70%,之前我们在国内,看台上除了选手就是家属。而日本无论各种柔道赛事,现场气氛都非常热烈。”

东京奥运会期间,很多日本家庭也都会守着电视观看柔道比赛。

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尽管有向翔一郎沮丧的一幕,日本柔道队的表现依旧是稳居高地,他们一共收获了12枚奖牌,其中,包括9枚金牌。这个成绩也刷新了日本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8枚金牌的最好成绩。

而柔道这项比赛也是通过日本引入到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1964年,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他们便选择了柔道。

自1964年至今,日本柔道队为日本赢得48枚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共96枚奥运会奖牌,是日本奥运会金牌、奖牌的主要来源。

出生于1860年的“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把日本的柔术技巧系统化后,创立了柔道,并将其推广用于国民体育、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甚至成为了一项奥运项目。

而柔道编入学校体育教育之中,还是从1949年全日本柔道联合会成立后开始的,也是从这之后,全国性的比赛不断涌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学校为主体的各类竞技比赛开始受到家长追捧,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日本夺得荣誉后,这项比赛的对抗性和胜负性变得更加明显。

自此,甚至很多日本柔道队员也站出来表示,柔道对战虽有胜负,但死命追求胜利,反而违背“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柔道精神。

“体罚危机”与“安全危机”

最近几年,负责举办众多赛事的日本柔道联合会一直处在舆论风暴眼中心。

2019年,拥有柔道三段的东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松原隆一郎就公开抨击,全日本柔道联合会缺乏危机感,“全日本柔道联合会对于安全性问题过于被动,更没有制定从根本上改革的对策。而改革柔道教育结构、改进风气和安全问题,才能够拯救日本的柔道体育教育。”

除了练习而导致的伤亡事件,日本柔道界另一个饱受诟病的问题是过度体罚。2019年6月,宫崎市一名柔道教练因为惩罚学生而把对方摔至骨折,被勒令停职。同年11月,德岛县高中柔道部教练为了惩罚学生,直接用拳头殴打他,造成该生骨折,这名教练只受到减薪处分。

2020年9月,兵库县宝冢市一所市立初中柔道部,一名男教练也因为用柔道技术打伤两名一年级男生而被指控故意伤害罪,最终判处其两年有期徒刑。市教育委员会也宣布将这位教练开除。

受害者很少能够等来这样的判决,因为在柔道馆穿着柔道服,使用柔道技术造成的事故,很难被认定为故意伤害。

直到现在,17年前,造成小林惠子儿子重度伤残的教练仍继续在那所学校工作,没有受到惩罚。

“日本有很多因柔道而导致的致命事故,所以国外肯定也有儿童死于柔道事故。”小林惠子推断,她和丈夫在2010年开始搜集资料。

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意大利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没有死亡案例。其中,法国当时拥有60万柔道人口,是日本的三倍多。

后来,小林惠子对此向海外柔道联合会、体育机构、医院等发邮件询问。

这次询问让小林惠子印象深刻的是英国柔道联合会的回复。英国柔道联合会指出,“过度训练、过度竞争,无视成长中运动员体能的不成熟,这是对儿童的‘虐待’。”

东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松原隆一郎坚信,近十年来,日本柔道正处于“体罚危机”和“安全危机”。

“现在,人们认为柔道极其危险,日本柔道界对此必须认真对待。”全日本柔道联合会会长山下泰裕曾在采访中对这种危机作出回应。

日本儿童对柔道的兴趣明显降低。全日本柔道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参与柔道运动的人口从2006年的20万人,到2022年已掉到12万人,其中下降幅度最多的就是中小学生。

“应取消15岁以下比赛”?

从2019年至今,关于取消低龄儿童全国性比赛的声音从未停止。

山下泰裕也曾表示,全日本柔道联合会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柔道比赛的问题,但还需采取更多的行动。直到上个月,小学生全国柔道比赛被取消。

“总体来说,获胜的倾向性太强了。我希望孩子们自由地喜欢柔道,并能够自由地练习柔道。”山下泰裕表示。

山下泰裕也曾是一名柔道运动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忍着腿伤一瘸一拐地走向领奖台带走金牌。在1985年山下泰裕退役前,他共创造了203场连胜纪录。在他看来,“柔道的魅力,在于强健人的身体和心智。”

对此,首位在世界大赛田径比赛中获得奖牌的日本短跑运动员为末大也表示赞同。

“经常有外国人问我,为什么日本人在十几岁的时候那么强壮,到了二十几岁却看起来很弱?”为末大说,日本的体育训练奉行“选拔制”,只留下更优秀的那一批人,这也是日本体育的现状,以及日本人为何长大后不再强健。

山下泰裕也对此感到担忧。在日本,练习柔道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

“拥有一项健康、快乐的终生运动很重要。”日本体育厅长官室伏广治2022年4月19日指出。

而取消小学生全国柔道比赛似乎仅仅只是日本体育界改革的开始。4月22日,日本体育协会召开董事会,宣布正在考虑取消由该协会举办的所有儿童类全国比赛。

该协会透露,在全国,体育童子军参加了28000个团体,开展以体育为中心的约600种活动。注册人数约57万人,主要是小学生。

“儿童全国大赛极有可能培养以胜利为导向的性格。3 岁到 10 岁人格形成的重要时间段内,如果孩子的父母、教练和朋友反复告诉他‘赢是最重要的’,这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价值观,以至于今后无论在友情、亲情还是事业上,都还是会以胜利作为评判标准。”日本体育精神协会会长江头光政说。

“如果取消全国锦标赛,就不会有单纯的以胜利为目的的训练,孩子们不会认为一场比赛的失败,就等同于他整个人生的失败。”江头光政进行调查后还发现,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少有国家举办15岁以下的全国性比赛。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郑立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