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成都为什么叫蓉城不叫锦城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23 15:41:31

成都郊外新场(大丰)热闹的戏台【美】张伯林摄影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提到的益州,也是成都的别名之一。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个称谓直到唐宋时期还在沿用。杜甫曾有诗云:“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和唐诗类似,“扬一益二”的说法也是用益州代指成都。

锦官城与车官城

在成都的别名中,“锦官城”或“锦城”向来知名度较高。我们之所以对这两个别名如此熟悉,是它们在诗词歌赋中屡见不鲜,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在唐代,“锦官城”与“锦城”就是成都家喻户晓的别名,伴随唐诗的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锦城”的由来,显然是来自蜀锦。中国的织锦文化起源于蜀地,蜀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其定名的历史比排名第二的云锦早了538年。早在古蜀时期,蜀人便学会了养蚕、制丝、织锦。左思《蜀都赋》中所书:“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杆相合。”描述的便是蜀中织锦盛况。正是在这种盛况之下,“锦城”的名号应运而生。

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成都为什么叫蓉城不叫锦城(9)

1908年成都东门锦江边的九眼桥。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 补修时,改名九眼桥 威尔逊摄影

和“锦城”不同,“锦官城”在成都的历史上不仅是一个别名,也是一个确切存在的地名。《华阳国志》记载:“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更于夷里桥南立锦官。锦官者,犹合浦之珠官也。”秦统一巴蜀,在巴蜀地区设置了管理织锦的官员——“锦官”。锦官是主管织锦的官署,其官署便是“锦官城”。那么这个锦官城究竟在哪儿呢?李膺《益州记》说:“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锦江)南岸。皆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华阳国志》则记载:“夷里桥南岸,道西有城,故锦官也。濯锦鲜明,命曰锦里……”由此考证,锦官城应该在成都锦江(古流江)的南岸,今百花潭公园以东至彩虹桥的大片区域,在古代应属于少城的一部分。

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成都为什么叫蓉城不叫锦城(10)

1917年,成都北门的城楼【美】西德尼·戴维·甘博摄

成都不仅有“锦官城”,还有“车官城”,不过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名号鲜为人知。“车官城”的设置比锦官城要晚一些,大约是汉末至蜀汉时期,朝廷在锦官城之外又修建了车官城。“车官城”是车官衙门及造车修车的所在地,也是闻名天下的一大官营重镇。

“车官城”建在锦官城的西南面,两城相望,共同构成汉代成都的“特别工业区”。设置车官及修建车官城,是由于陆上车运是汉代的主要物流方式,设立车官方便统一管理车辆的制造、修理以及调配等。同时车官城的设立也有军事上的意义,根据记载,车官城四周有军营城垒驻扎,或许这里造出的战车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汉代的锦官城和车官城在成都文化史上具有其独特意义:一个宁静一个轰鸣,一个优美一个壮烈,一个纤纤濯素手,一个萧萧闻马声,它们构成一道别具象征的壮丽景观。

罗城与芙蓉城

唐代的成都虽有“扬一益二”的美誉,但军事上的防御不足却成为了软肋。据史料记载,南诏于唐太和三年(829年)、咸通四年至六年(863年-865年)、乾符二年(875年)屡次深入蜀中,围困成都。《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西川人民听说南诏蛮军将要入侵,争相避难逃入成都,使城中人口爆满。当时成都只有内城,连护城壕也没有,大量难民因无住房,下雨天只好戴斗笠和木盆以避雨淋,晴天又缺乏饮水,只好取摩诃池泥汁,待沉淀见清后饮用。

唐乾符二年(875年),高骈始任西川节度使。此时距离成都建城已经一千余年了,除隋蜀王杨秀曾扩筑过成都城垣外,成都城的格局依旧延续了秦代旧城。由于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原有的城池不仅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面对南诏蛮军的入侵,也无法庇护居民,扩筑城池成为了当务之急。乾符三年(876年),高骈上书朝廷,请求重建城池。当年8月开工,仅用了105日便竣工。

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成都为什么叫蓉城不叫锦城(11)

1926年6月,在巴蜀历史上因司马相如而名声显赫的驷马桥,当时还是砖石结构。【日】岛崎役治摄

新修筑的成都城既称为太玄城,又叫“罗城”。罗城的本义,就是包罗、扩大的城池。城墙底宽8米,顶部5米,周长11公里,修建了守城的城楼、库房、通道等各种建筑5608间。罗城建成后,城墙内的面积约为7.3平方公里,比原来老城扩大了6倍,将原来沿袭了上千年的大城紧邻小城的老格局,彻底改变成大城包小城的新格局,从前城外的东南角即合江亭府河、南河汇流处包入了城内,使成都第一次城外四方都有河道作为护城河。作为成都的别名之一,“罗城”尽管名声不显,但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唐以后的各朝各代,成都虽经更筑,但规模始终无大改,罗城的格局一直延续到近代。

如果说“罗城”的诞生,是古人治理城市智慧的体现,那么“芙蓉城”的由来则将古人的浪漫主义展露无遗。927年,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想割据四川,在罗城外“发民丁12万修成都城”,城周长42里,高一丈七尺,墙基宽二丈二尺,共有9道城门。又因打仗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肉食,粮食充足而肉食不易征集,增筑了一座羊马城用来饲养牛羊马匹。至此,成都形成少城、罗城、羊马城三城并立相连的格局,成都城外围城垣总周长超过60里。

秦城及羊马城原为土筑,高骈所筑罗城虽然为砖砌,但斜坡亦露泥土。后蜀皇帝孟知祥去世后,其子孟昶继位,于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成都因此有了别称“芙蓉城”。宋人张唐英在《蜀梼杌》里写道:“城上尽种芙蓉,九月间盛开,望之皆如锦绣。昶谓左右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尽管孟昶作为后蜀的亡国之君,在历史上的结局令人嘘唏。但“芙蓉城”的别名,却给成都增添了几分浪漫与雅致。如今芙蓉作为成都的市花,或许也要归功于这位极富浪漫色彩的皇帝,在历史画卷上留下的神来之笔。

南京与西京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诗叫作《梅雨》,诗云:“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四月梅雨季节的场景。如果让今天的成都人来读一读这首诗,或许会感到疑惑,诗中第一句写到了“犀浦道”,显然是成都的地名。可“犀浦道”前面却又写的是“南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首诗中所写的“南京”并非是指现在的南京。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称作南京,这是南京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而唐代的“南京”,却指的是成都。不仅杜甫有诗为证,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也写道:“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这里的“锦江”“散花楼”都在成都,“南京”显然指的就是成都。

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成都为什么叫蓉城不叫锦城(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