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直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朝作为古代王朝的武力巅峰,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卫青、霍去病是无数古代军事将领的楷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一直被视为汉民族千年来发出的最强音,直到如今依旧激励人心。
历史上首次喊出这句话的人,正是西汉的陈汤,这位大汉将军千里远征,逐鹿漠北,将侵犯汉朝的匈奴单于阵斩,真正实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封狼居胥的名将,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这是为何呢?
这一切都还要从那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战说起。陈汤出身贫寒,年轻时家中无以度日,靠乞讨借贷为生,州里人都瞧不起他。陈汤受不了旁人的轻视,愤而去长安求取官职,谋得太官献食丞一官。
陈汤在任上结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很佩服陈汤的才能和见解。几年以后,汉元帝下诏让公侯大臣都推荐年轻的才子,张勃就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就在陈汤等待分配官职的期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按照惯例他要回家奔丧,为父亲守孝,但陈汤不愿意放弃得之不易的机会,死待在京城不回。
汉朝十分看重孝道,不为父守孝是大罪,有人检举了陈汤,结果朝廷不仅将陈汤逮捕下狱,还连带着严惩了张勃,说他举荐不当,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后来还是有人为陈汤说话,他才从牢里出来,担任一个很小的官职。
从陈汤不为父守孝一事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功名利禄的看重,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一心想要飞黄腾达,为此他不愿放过任何机会,所以当朝廷征集出使西域的使者时,陈汤马上自告奋勇。
这个时候出使西域,其实不算是一件好差事。当时匈奴正在闹内讧,南方的呼韩邪单于依附汉朝,北方的郅支单于怨恨汉朝偏袒呼韩邪单于,和汉朝交恶。郅支单于数次囚禁羞辱汉朝的使者,还欺骗汉朝,*死了前来出使的卫司马谷吉等人。
郅支单于随后又联合康居王,为祸西域诸国,逼迫他们向自己上贡,俨然一副西域霸主的姿态。汉朝数次派出使者,向郅支单于索要谷吉的尸首,结果都被羞辱。所以,许多人都不愿意再去出使外国,担心遭到匈奴人的截*。然而陈汤不怕,他有勇有谋,同时又渴望功名,只有去最危险的地方,才能实现他的梦想。
朝廷很欣赏陈汤的勇气,任命他为甘延寿的副手,一同出使西域。甘延寿没想太多,只想着完成出使的任务,但陈汤却有自己的心思,他找到甘延寿,给他分析一通“国际形势”,表明郅支单于是汉朝的大患,如果不趁现在就除掉他,将来一定会威胁汉朝的边境。
甘延寿觉得陈汤的话有道理,回去就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说明征讨郅支单于的必要性。可还没等甘延寿发出,他就震惊地得知自己的副手陈汤竟然假传圣旨,调动了附近的汉军和车师等西域诸国的军队。
陈汤认为为今之计,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和隐蔽,一旦将事情上奏给朝廷,等满朝公卿争论完,匈奴人肯定早就知道了,所以他决定冒着被诛九族的代价,矫诏皇帝的命令,调集了四万大军。
甘延寿自知木已成舟,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登上陈汤的贼船,争取一战得胜,摆脱这灭门之罪。出发前,陈汤和甘延寿都上了弹劾自己的奏章,陈述出兵的计划,可见此行他们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的。
陈汤和甘延寿各领一支军队,从南道越过葱岭,走小路经过大宛,直扑位于康居一带的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自认为是大国,但其实匈奴人的形式并不乐观,他本来依靠康居王的力量,但后来又与康居王反目,并欺压各地的百姓,惹得民怨沸腾。而且郅支单于自恃位于漠北,远离汉朝,所以并未修建坚固的城墙。
自大的郅支单于哪里能想得到会有汉兵*来,尤自享乐,浑然不知大祸将要临头。陈汤出色的才能在这一刻终于得以施展,他一面收买康居贵族,让他们带路,另一面派人出使郅支单于,麻痹他说自己是奉皇帝的命来接单于离开康居的。
郅支单于不信陈汤的话,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是人人喊打,就算离开城池也无路可去,还不如死守城池。然而汉军可不是一般的军队,边关的汉兵又是最为精锐的士卒,在陈汤和甘延寿的指挥下,士兵们连番向匈奴人发起猛烈的冲锋。
郅支单于一开始还穿着甲胄登上城墙,督军作战,并让几十个夫人都弯弓搭箭参与作战,以激励士气。但是汉兵的弓弩比匈奴人厉害百倍,经过几番对射以后,郅支单于的鼻子被射中,血流不止,他的几十个夫人也大多被射死。
夜里郅支单于还想负隅顽抗,率领骑兵想要突围,但被汉兵打了回去。最终陈汤和甘延寿成功破城,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并一共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郅支单于的首级作为战利品送往京城,呼韩邪单于愈发畏惧汉朝,即使一统匈奴以后,也不敢再对抗朝廷。自此,汉朝与匈奴人所进行的百年战争,终于画下句号,而这正是陈汤的功劳。
陈汤率领汉军,千里转战,阵斩匈奴单于的首级,一战而定西域,战后他向皇帝豪言壮志的说道:“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建立了如此功勋的陈汤,却因为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无法成为和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英雄。但瑕不掩瑜,陈汤平定西域,扬大汉国威的功绩,依旧值得后世称颂。
参考资料: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