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牛人,他们不仅是人牛,说的话也是牛气冲天。如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东汉班彪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但在这些豪言壮语中,最为霸气的则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末期,已然没有汉武帝时期的鼎盛,当时已经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常言道,和平是打出来的,随着汉匈战争的远去,加上西汉国力减弱,周边各国都蠢蠢欲动,就连当年被打的四处流窜的匈奴也不甘寂寞。当时的匈奴在击败了周边了几个小国家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和汉朝相抗衡了,于是就频频挑衅,一副不把汉朝放在眼中的做派。
当时的汉朝内部动荡,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没有派兵前去攻打,而是派出使者,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谁知匈奴欺软怕硬的劲头上来了,认为汉朝这是在求他们。匈奴祗支单于对于汉朝使臣的合理要求不但不予理会,还指使部下侮辱汉朝的使臣,将汉朝使臣带来的皇帝诏书丢弃在地上,汉朝使臣不得以将情况汇报给了朝廷。
但诡计多端的祗支单于却在此时上书西域都护府,说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贫寒落后,愿意归顺强大的汉朝,以期骗取汉朝的信任,但另一方面,却加紧派兵征讨西域各国。
时任西域都护陈汤在得知了这些情况后,向朝廷奏报:西域诸国向来忌惮匈奴的势力,曾经又长期受匈奴的统治,如今匈奴部落祗支强大,威名在西域各国远扬,近期频繁收到来自各国的报告,祗支部落时常侵扰西域各国,长此以往,恐怕匈奴会恢复的西域的控制,进而威胁西北边界的安宁。建议召集西域都护府的屯兵,连同西域各国的军队一起,对祗支部落进行打击。汉朝朝廷在收到陈汤的这份奏章以后,对于奏折当中体现的战略考虑,皇帝感受颇深,便下诏同意了此事,并任命西域都护陈汤全权负责此事。
陈汤召集训练有素的西域都护府的屯兵两万,联合西域各国的军队共计五万于人,很快抵达了祗支单于的城堡外,并在三十里之外安营扎寨。祗支单于听说汉朝的军队到了城外,便派使节到汉军营地里询问所为何事,汉军将领回答“昔日祗支单于说自己居住的地方清寒贫苦,愿意归降汉朝,汉朝天子怜惜祗支单于,便派都护将军前来迎接单于及其家人到长安朝觐,但多日以来,祗支单于却没有派出一位王公大臣接见,这是不符合礼仪的,我们不远万里而来,粮草有限,还希望单于慎重思考”。
第二天,汉军抵近祗支单于的城堡三里,汉军与匈奴军队相互遥望,祗支派出数百骑兵偷袭汉朝军队,被汉朝军队所围困后歼灭,陈汤于是下令总攻,没有多久便攻到城堡城楼之下。
祗支单于亲自率领家人及士兵在城墙上进行抵抗,但终于寡不敌众,没过多久城池便被汉军攻破,祗支带着亲信逃到王宫。汉军列阵攻入王宫,在王宫内搜出大量祗支命令士兵抢劫汉朝使团的书信,祗支在抵抗中被汉军所*。
公元前三十五年的正月,陈汤将祗支的首级带到京师长安,并向皇帝说道“匈奴大单于都已经臣服于大汉朝,但是祗支却背叛汉朝,逃到大漠以西,四处劫掠汉朝的属国和臣民,其罪恶滔天,今天我们奉旨剿灭奸邪之徒,应该将祗支的首级悬挂在长安城门口,以便于昭示四方,胆敢冒犯强大汉朝的,虽远必诛”(原句为 “宜悬头槀街 蛮夷邸 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皇帝在听了陈汤的建议后,自然认为这与他英明的领导分不开,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业,便同意了陈汤的建议。
在经历这次硬碰硬的战争之后,可以说陈汤打服了匈奴。至此以后西域诸国在听到这句话以后都毛骨悚然,不敢背叛汉朝,汉朝的西北由此换来数十年的安宁。而这句豪迈宣言也演变出后来《战狼》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