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公孙胜为何中途离开,公孙胜离开梁山的原因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06-24 15:45:53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不久前宋江大军路过五台山,宋江跟随鲁智深上山,到文殊院找智真长老参禅求问前程,智真长老也送给了宋江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由于佛道有别,公孙胜没有跟着上五台山,但宋江下山后,因为参悟不出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语,就让兄弟帮忙参悟。

当时公孙胜也在场,他见了智真长老的偈语,马上联想到了师父罗真人给宋江的那八句法语。但是,因为这是天机玄语,他没有跟宋江说。

公孙胜心想,这个智真长老和师父一样,把梁山众人比作了大雁。也都预见了东京汴梁(东阕)就是梁山108个好汉们生死分别之地。只是公孙胜并不知道智真长老的“双林”是什么意思。

直到到达此时的“双林渡”,燕青又张弓射雁,公孙胜才明白,智真长老的“双林”,就是此时此地。这燕小乙真的不简单,到达此地时,他不仅悟出了智真长老的偈语,还用行动去提醒宋江。

公孙胜观察着宋江,从他的表情来看,经过燕青这一番操作,此刻他也已经悟出了智真长老的偈语。既然已经悟出了智真长老的偈语,那师父罗真人的那八句法语,宋江想必也已经了然于胸了。

果然,宋江马上就把燕青叫了过来,问他为何射雁。

公孙胜以为宋江要跟燕青讨论偈语的事情。然而,他没想到宋江不谈偈语,而是以大雁是义禽之名,把燕青批评了一番:

“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梁山公孙胜为何中途离开,公孙胜离开梁山的原因(17)

看着燕青的委屈,公孙胜摇头不止。他心想,宋江真是个装糊涂的高手,你都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比作大雁了,岂能不知道智真长老四句偈语,以及师父八句法语的意思?看来师父说得对啊,宋江人生命薄,只因他不舍得富贵,不舍得就此退却啊。他还要进京接受皇帝的封赏呢。

还好,那燕青精通人情世故,没有挑明偈语之事,当面拆穿宋江。

而后,公孙胜随宋江到了东京汴梁,见了宋徽宗。

梁山众人接受了皇帝的封赏后,公孙胜就找到宋江,表示要听从罗真人的嘱咐,就此辞别众兄弟,返回蓟州。

由于跟罗真人有约在先,宋江不敢强留,只能割下万般的不舍,放公孙胜北归。

次日,公孙胜与众兄弟相别,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宋江对公孙胜连日思忆,泪如雨下,郁郁不乐。公孙胜那边呢,也是悄然落泪,但他伤心的不是此番别离,而是梁山众兄弟的前程。

结语

很多人读完《水浒》,都会觉得公孙胜这个人物过于神秘。

首先是公孙胜的出场十分离奇:

一个应该修身养性、行善积德的出家人,怎么一出场就是一副暴躁、暴力的形象,庄客不给通报就动手呢?这很不符合出家人的形象。

不仅如此,一个出家人理应清心寡欲,但他为了劫取生辰纲,不但主动找晁盖,还跟他们结义,他作为一个道士,怎么这么世俗、爱财、不守法度呢?

而后,公孙胜又中途离开,返回。最后,公孙胜又在梁山招安后立下大功,接受封赏之际突然离开,这一次是彻底的离开。

看到这里,我想你通过阅读前文,心里一定已经有了答案。

没错,公孙胜就是施耐庵在《水浒》中设计的一条隐线,他代表着天意。

从《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始,施耐庵就为本书注入了一种神秘力量:

108个妖魔就是后来的梁山108个好汉,他们祸乱人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洪太尉不是一时失误放走的妖魔,他是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受约束的权力,任性而为,打开伏魔殿,最终才导致妖魔逃走的。

梁山公孙胜为何中途离开,公孙胜离开梁山的原因(18)

再换句话说,108个魔君,也就是梁山108个好汉,是上天派去惩罚大宋朝廷的,因为他们滥用权力,祸害人间。

所以,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既是奉了天意,又应了天时。

什么是天时?天时就是社会的整体态势,就是民间的幸福、疾苦、情绪、意愿。奸臣当道、政以贿成,盘剥百姓、民间怨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爆发的那个时间点,它就是天时。

比如,梁中书连年给蔡京进献数额惊人的生辰纲。

有人说晁盖虽然劫富但未济贫,所以不算真好汉,那他是不懂民意。

民意何尝需要你劫富济贫?只要有晁盖等人这样的硬汉站出来,抢劫了贪官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打击了蔡京、梁中书们的气焰,让他们不舒服、不痛快,这就够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何须济贫?

公孙胜这个出家人之所以涉足凡尘,就是因为罗真人洞察到了天意和天时,才让这个爱徒到人间历练一番。所以,才有了七星聚义,公孙胜主动帮助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再到梁山聚义。

再后来,宋江上了山,公孙胜敏锐地看出了天时虽合适、地利也归梁山,但梁山即将迎来人心不和:

他从宋江上山后接风宴的表现中,从晁盖的反应和应对中,从吴用的态度中,公孙胜已经看到梁山社会的复杂性已经陡然增加,梁山发展的不确定性。“一宅二主”格局已然形成,兄弟相残的可能性都已经很大了。

梁山公孙胜为何中途离开,公孙胜离开梁山的原因(19)

公孙胜还发现,宋江的领导水平要远远高出自己追随和扶持的晁盖,梁山将会走过一段坎坷的历程。公孙胜不愿参与到有较高概率的兄弟相残中去,所以选择了离开。他的离开,不是罗真人授意的,而是根据自己通过人性做出的判断。

而后,宋江在高唐州遇到会法术的高廉,派戴宗和李逵请他回归。罗真人考虑再三,决定让公孙胜再次出山,为宋江解围。

罗真人此举,也是因为他看出梁山的天时还在,公孙胜对梁山的感情也还在。然而,罗真人送给公孙胜的那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揭示了梁山的“天时”在破辽后就会终止,再往后,平田虎,打王庆,梁山沦为了朝廷的打手和工具。

而到最后,梁山征方腊,已经不是在替天行道,而是违背天意。

天意是什么呢?天意就是,大宋朝已经腐朽不堪,尤其是到了宋徽宗这一朝,皇帝不仅不务正业,沉迷于艺术,他还找来给他帮闲的人做官,帮他打理朝政。

比如说蔡京是以书法帮闲,最后当上的太师;还有蔡攸,是演小丑来帮闲的,但是最终却当上了节度使、少保;有一个叫王甫的人是唱小曲来帮忙的,最终却当上了太傅;最有名的是高俅这个泼皮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宋徽宗的宠爱,做了殿帅太尉。这样的朝廷,怎么会不亡呢?

所以,罗真人给公孙胜的八字真言中的“遇汴而还”,就是让公孙胜在梁山众人征方腊前,也就是他们回到东京受封后,彻底离开,返回蓟州,罗真人不想让公孙胜违背天意,更不想他因此丢掉性命。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