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宋朝的陆游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水堪伯仲”,同时期的周瑜嫉妒他,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民间更是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说,这其中的卧龙也正是指他。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之后,他那三分天下的功绩更是流芳百世,但他那“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也令后人扼腕不已,因此杜甫发出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
但是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不是,绝对不是。他是人,也会犯错。在北伐时,就因为错用马谡守街亭,使得他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有利机会。
也有人评价他是好战之人。三国鼎立的局面确立之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三国相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可诸葛亮却要在此时不顾百姓的身家性命,进行北伐,不仅劳命而且伤财,有悖潮流。诸葛亮若是能放弃北伐,一心一意治理蜀国,使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充分发展,也许蜀国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因为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若干年后,魏吴若是发生战乱,蜀国就可坐山观虎斗,或者联吴抗魏?但是诸葛亮太死脑筋了,一心只想尽快匡复汉室,报刘备知遇之恩,从而忽略了当下的国情。试想一下,以阿斗的昏庸,蜀国当时的国力,如何与魏吴相抗呢?
此外,他不懂得放权,无论大小事宜都事必躬亲,说好听点叫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难听叫自视甚高、不信他人。这一错误导致了他积劳成疾、死后无接班人,汉朝更无与魏吴对抗的能力,让人惋惜不已。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这是诸葛亮临终时的嗟叹。但苍天真的薄于他吗?他满腹经纶,建三分天下之功,这于常人来说已是难以企及之功了。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是因为他用错了方法,他该去承受这种后果。
至于后世为何如此盛赞他呢?对于怀才不遇者,也许除了对他能遇明主并受重用的羡慕之外,也有对其忧国忧民胸怀的敬佩,还有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不能尽用的惋惜。而对于统治者,宣扬这样的忠臣,对其统治无疑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也成为了忠臣良相的典范。在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宣扬美化之后,他更是成了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成了后世心中的梦。
历史长河悠悠前行,世人对于诸葛亮的态度将会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目前是赞多于批,今日少数人的批是否准确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