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自然段:写诸葛亮请鲁肃去借箭。鲁肃“私自”借船,自作主张,不能让周瑜知道。
第7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部署。一个“吃惊”,说明鲁肃的惊慌;一个“笑”写出诸葛亮的胆识过人;鲁肃的“吃惊”衬托诸葛亮的“笑”。“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语气很轻松,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第8自然段,“江上雾很大”和第7自然段第一句照应。正因为雾大,所以曹操会说"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诸葛亮算透了曹操的心思。
第9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第3-9自然段,写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得知经过,自叹不如。这是结果。
三、体会人物形象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从以上的语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曹操的谨慎多疑。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从以上语句可见周瑜的嫉贤妒能。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和人员,趁凌晨大雾漫天,把船开往曹军水寨。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战,只让弓弩手放箭。二十条船上的草把子很快扎满了箭。(结果)周瑜得知借箭经过,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陷阱,他却“愿意立下军令状”说明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能从容应对。“周瑜很高兴”,他以为自己害诸葛亮的计谋得逞了,所以“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