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百零五,上坟添土。”
意思是说,
冬至之后的105天,是扫墓的时间。
而这一天不是清明,是寒食。
清明最初只是节气名称,
并没有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的祭祀习俗,是源于相近的寒食节。
明·清明上河图
寒食,
一般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据传,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寒食起源相传春秋时期,
晋国内乱,
介子推保护公子重耳出逃。
在外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
在重耳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割股为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国执政,
是为晋文公。
介子推不求名利,遂隐居山林。
晋文公感恩心切,
放火烧山,想要逼他出来相见,
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
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南宋·晋文公复国图
寒食习俗01扫墓祭祖苏东坡在《寒食帖》里写: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蓦然间,抬头望到乌鸦衔着纸钱,
才知道寒食已到了。
唐代时,
曾颁布政令将扫墓的时间定在寒食节,
而并非现在的清明节。
那时的寒食节重在祭奠先人,怀悼旧亡。
而清明则是清身明心,求护新生。
苏轼·黄州寒食帖
02禁火古时候,人们取火不易,
因而需要保留火种。
但到寒食节时,
人们会熄灭上一年的全部火种,
即为“禁火”。
寒食禁火,
等到清明时再生新火,
也称“改火”。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熄灭火种,再燃新烟,
过去的人和事就这样远去了。
03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
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据传晋文公放火烧山,
最终于柳树下寻到介子推的尸身。
便有了折柳插发以示悼念之意。
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
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
“寒食少天气,东风多柳花。”
寒食这一天少有天气晴好的时候,
多是春风吹拂着柳花罢了。
元·柳塘聚禽图
后来寒食与清明相融。
恻恻轻寒翦翦风,
寒食不再,
清明扫墓踏青、畦边折柳,
在一片天地清和中,
怀念那些不会回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