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红楼梦怎么流传下来的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28 18:12:11

红楼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红楼梦怎么流传下来的(1)

凡是善于读书的人,大抵都知道读书讲究版本的重要。清末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就说过: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名著,又是一部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的书,这就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余地,多年来对原书的解读和续书就一直没有断过。

目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982年版《红楼梦》(上下册),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就被认为是当今最接近原著的一个本子。这套书于1996年和2008年又经过两次修订再版,已经很不错了,我现在手里的这套,就是2016年6月的第56次印刷本。

这套书作者的署名,从原来的“曹雪芹、高鹗著”,或者“曹雪芹著、高鹗续、程伟元出版”,变成了“(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在书的前言中说明,现存《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和高鹗先后于1791年和1792年以木活字排印行世的,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程甲本和程乙本。高鹗续书之说尚有可疑,续作者是谁,还尚待进一步探究。这个说法,或许更接近于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过由于可资佐证的资料不是很多,所以也还不能认为这就是定论。

曹雪芹的这部《红楼梦》,其实是写完了的。在脂砚斋的批语中,就多次说到了后面部分的情节。在书的最后,警幻仙姑还有一个“情榜”,总结性的定评贾宝玉是“情不情”(博爱),林黛玉是“情情”(专情),薛宝钗是“无情”(有目的的情)。

只是,可能还没有最后定稿,就在流传的过程中把后面部分散失了,实在可惜。也可能是,后40回中牵涉到清朝初年太多的政治斗争,被迫大量删改,变得不伦不类,最后连抄本也找不到了。各朝各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文字狱”都很厉害,尽管作者一再声称这是“假语村言”,仍然还是逃不脱重重的围剿。张爱玲就说,恨红楼未完实人生憾事。

红楼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红楼梦怎么流传下来的(2)

现在流行的《红楼梦》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初看《红楼梦》的读者朋友们该怎么选择,哪一种版本比较好呢?根据平时的所见所闻,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上面所说的“红研所”校注本,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1996年再版、2008年三版的《红楼梦》(上、下册),是现在被认为最接近原著的一个本子。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收藏一套比较好。

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红楼梦》,分为4册。这是从1953年的第一个《红楼梦》整理本,到1957年版、1959年版修订发展而来的一个较有代表性的版本。后来又多次印刷,是发行量很大的一个通行读本。全书以“程乙本”为底本,是一套《红楼梦》120回的足本。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用简体字横排,比较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

②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校勘、整理,印刷质量也很好,基本上没有排印的错别字;

③有启功的注释,还有校勘记。启功先生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对清代的文化、风俗都十分熟稔,其渊博的学养鲜明地体现在了这些注释之中。

④这个版本所依据的“程乙本”,是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的修饰、整理过的,叙事比较清楚,使用的是以北京话为基础而又不限于京白的“官话”,接近我们现在的口语,阅读起来障碍比较小。

⑤可以说这是《红楼梦》产生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对于满足日常阅读的需要而言,这个版本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红楼梦》的版本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统:一个是有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抄本,简称“脂本”;一个是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删补、印刷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简称“程本”;还有一个就是《红楼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各种续本,这些基本上都不值一读。

上述“红研所”校注本,前八十回选择“庚辰本”为底本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庚辰本”是“脂本”系统中保存回数较多的版本。目前红学界比较推崇甲戌本,可惜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存世。它的后四十回采用“程甲本”为底本,这是“程本”系统中比较接近原著的一个版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而成的,把原来说得含混的地方都坐实了。可是:

自以为得意,殊不知曹雪芹本来就是有意写得含混。

启功先生语

至于上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的《红楼梦》(1-4册),全部采用“程乙本”为底本,自然是属于“程本”系统的。

红楼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红楼梦怎么流传下来的(3)

关于后四十回是否有可能是曹雪芹原来的残稿,人们也曾做过很多的研究,甚至动用计算机通过“词频”统计来进行分析。结果趋向于认为:后四十回在用词风格上与前八十回有着较大的不同,在写作水平上也有高下之别。在情节发展的安排上上,与曹雪芹的原意不尽相同。

比如脂评中一再提到的“狱神庙”情节,就完全不见了影子,反倒是让宝玉和贾兰“高魁乡榜”,中了举人,贾家也“沐天恩”、“延世泽”、“兰桂齐芳”,重新发达,这显然不是作者的本意,那将是“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树倒猢狲散”、“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结局。

不过在我看来,后四十回中关于宝玉出家的情节安排,还是很不错的,比较符合作者这部书的思想主题,尽管可能和作者原来设想的结局不同。

关于《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曹雪芹,也还存在着不少有争论的问题。曹雪芹在他的《自题诗》中感叹: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曾发现过曹雪芹当年使用过的两个书箱,以及题款为“种芹人曹霑”的一些书画作品。另外,还有曹雪芹和他的好朋友敦诚、敦敏兄弟的许多唱和诗。关于质疑《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有吴梅村说,洪升说和纳兰说等等,除了那些确有诚意弄清事实真相的研究者外,有些人看来确有牵强附会之嫌。

曹雪芹本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为什么他的号总有个芹字?说来也很有意思。传说是他因为用野芹汤医治好了西山正白旗退翁亭茶馆的伙计马青而起名。实际上,“雪芹”二字来自于苏轼的诗句: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苏轼也常用芹菜来比喻自己。还有一种说法,说“芹”这个字是“芹藻”的意思,表示“才学之士”,在《诗经》的《鲁颂·泮水》中有句云: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采芹人”就是指读书人。曹雪芹素性放达,还是一个杂家。他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都有着很深的造诣,这些在他的《红楼梦》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尤其是,曹雪芹还是一个扎风筝的高手,喜欢做风筝、放风筝,写有一部关于风筝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他有一首《风筝》诗写的也很好: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在曹家获罪被抄家后,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山,生活困顿,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这时他就常常通过卖风筝贴补家用,也用来救助家境贫困的父老乡亲。

红楼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红楼梦怎么流传下来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